这两年,我几次经过自力村,从最初的过门不入,到后来游玩了两回,觉得还是可以说一下。最先是专题看开平的碉楼,几乎把全部有代表性的都看过了,就唯独剩下自力村,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它要收门票。这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的一毛不拔,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自力村已经很牛了。 其时,开平碉楼正在申报世界遗产,各重点村落都在密锣紧鼓的准备迎检,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往周边民房的外墙铺贴青砖皮,也就是薄薄的一层砖片,使房子看起来都更古旧,都象青砖砌的,我们当时看了觉得很可笑,也疑心是否能忽悠到世遗专家。不过这起码也说明当局已意识到景观的协调性,而即使到现在其实很多地方还是热衷于在古建筑旁建更多更高更丑的楼房,白瓷片楼房就是当中的典型代表。 写到这里我忽然走神,想起王朔在小说里写的一段话:“他原来只觉得中国的电影拍得愚蠢、幼稚,现在才发现那些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比电影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他被那拙劣的噱头强迫着笑起来时,总觉得自己的智力被降低了。 如此贫乏的想象力和机械、不合情理的情节安排使人都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写的,为什么连对生活的起码洞察力都不具备?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他只感到深深的忧虑:这种电视节目让外国人看了他怎么能认为中华民族是充满聪明才智的?他颇为赞同电视台采取的在他看来是惟一聪明的办法:多播一些拙劣程度能和国产片媲美的外国连续剧(港台片自然是左右逢源)。” 离题万里了,还是回到自力村。后来又为什么还是妥协去了呢?那是因为申遗成功后其它村都收门票了,我既陪同亲友前来游玩,总不能空眼而回。开平碉楼有1800多座,但能形成群落并可观的,不外锦江里、马降龙、耀华坊等几处,而自力村无疑是当中的明星,这个村子确实很美,地方不大,四下都是农田环绕,三两池塘、几处古木、数丛修竹,围抱着15座碉楼,而楼下是不多的十数户民居,碉楼与周围的田园人家非常的协调。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刚好是盛夏,池塘开满了荷花,荷香阵阵,还有高大的凤凰木,婆娑的绿叶中是猩红的凤凰花,绚烂无比。那些碉楼,内部都作了展览布置,展示当时的起居陈设,介绍开平的华侨史和碉楼文化。碉楼的外表虽然有点残破,但依然坚固有力,看护着古老的田园。它们有些非常显赫,有些默默无闻,不管怎样,它们依旧巍然地、顽强地屹立在大地上,努力对抗时光的流逝,它们是沧桑历史的见证。 我第二次来的时候,自力村的票价已从30元涨到50元,但那天恰好是大年三十,工作人员都不在了,我们省了门票直入村子。其实,这样一个村庄,四面都是菜地稻田,要逃票的话,只要多走点路,完全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绕进来,但管理部门是有智慧的,他们设置了另一道防线,也就是碉楼本身,平日里在碉楼门口设卡查票,而当工作人员放假的时候,就干脆把门锁上,想进碉楼?想都不要想,这些堡垒砖墙厚达半米,铁门沉甸甸。 这会,正是冬天,池塘的荷花已经凋残零落,没有太阳,卧在田间的耕牛越发显得闲懒,稻田的冬种菜心也已经收获完毕,而稀疏剩下的却也抽了苔开了花,星散着的无数的黄色小花。村里十分宁静,没有几个游人,与夏天来时的熙攘正成对照,虽是除夕,却无半点热闹的气氛,只有几个妇女正忙着准备年饭,宰鸡杀鸭,燃点香火,古老的碉楼在安静中又见证了一年的过去。 2009-04-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