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本年度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旨在为人们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育,是我们保护未来健康的重要手段,只有正确认知糖尿病,了解自身的状况,才能有效地进行日常防护,更好地预防和科学治疗疾病。 一谈到糖尿病,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老人,但还有一个人群也深受糖尿病的困扰。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20万儿童青少年患有1型糖尿病。相对1型,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但也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此外,过去几十年中,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从0.93%上升至10.66%,提示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加强儿童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推广刻不容缓! 1.定义 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陷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液中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进行正常的糖代谢,不能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且导致血液中的糖堆积,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儿童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该病5~6岁及10~14岁儿童青少年多发,5岁以下少见。 2.分型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中占比约为90%,其治疗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近几年逐渐增多,其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可口服降糖药治疗。 1.基因遗传与自身免疫 1型糖尿病受多基因调控,具有遗传性。1型糖尿病通常表现为胰岛的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血糖升高,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自身免疫性因素也非常重要。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介导的选择性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缺乏和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另外,2型糖尿病也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性。 2.生活习惯与肥胖因素 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熬夜、久坐等)因素造成体内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调控失衡引发,这与成人常见的糖尿病发生过程相同。 1.症状 1型: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且父母可能会发现儿童近期吃得较多,喝水较多,尿量也较多,但却越来越消瘦;另外,尿液可吸引蚂蚁聚集,这种情况可能为糖尿病。如果发生酮症酸中毒则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脱水、酸中毒、精神萎靡、昏迷等严重状况。 2型:也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但患者往往体型肥胖,临床表现为在颈后部、束腰处、腋窝处可见黑棘皮。部分儿童会出现疲倦、无力、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为血糖偏高,部分儿童会出现生长发育延迟、身高增长减慢,每年的生长速度小于5cm,同时第二性征的发育年龄推迟,部分2型糖尿病女童患者月经来潮时间明显推迟。 2.诊断 儿童糖尿病和成人诊断标准基本一致,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标准,符合以下4条之一可诊断糖尿病: (1)空腹血糖≥7.0 mmol/L; (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3)HbA1c≥6.5%; (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三多一少表现)。
1型糖尿病 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 2型糖尿病 多与肥胖相关及家族史相关,且平时注意防护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1)饮食习惯:家长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保证孩子饮食的多样化及均衡化,做到三餐规律、顿顿有蔬菜、控油控糖控盐;烹调方式最好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炸、煎的烹调方式;对于儿童偏食、挑食、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及喜爱高糖、高脂食物的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 (2)预防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肥胖至关重要。除了保证饮食健康外,还要加强户外体育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应保证儿童青少年每天60min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活动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还要限制儿童手机等设备的使用,减少久坐时间。肥胖儿童要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睡眠质量:要保证儿童每天有8h以上的优质睡眠,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及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部分资料来源:上海疾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西安交大二附院公众号 |
|
来自: 夜未央kdxnts9q > 《肥胖与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