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豆根:口腔咽喉病之良药2022.10

 博采杏方 2022-11-17

山豆根:口腔咽喉病之良药

□ 马金榜 马建国 马龙 山东省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临床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的治疗。此药古医籍论述比较详尽,《图经本草》言其“采根用,寸截含之,以解咽喉肿痛极妙”,《本草备要》记载其可“清肺解热,散血止嗽,治喉痹咽痛、失音”。《本草经疏》论述:“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止痛清热之上药。”《本草求真》载:“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笔者认为,山豆根是临床治疗口腔咽喉等病变的良药,现将临床常用治验方法整理总结如下:

  急性咽喉炎,中医谓之“阳症喉痹”,症见全身不适,咽喉干燥疼痛或有烧灼感,空咽时疼痛明显。取山豆根10g、穿心莲9g、射干9g、金银花9g,水煎服,日1剂,或含漱,每日数次。

  舌炎,为发生在舌面上的炎症、肿胀等病变,中医称“灼口”,症状以烧灼样疼痛为主。取山豆根15g、黄芩9g,水煎约100ml待凉,以棉签蘸搽患处,日数次。

  牙龈肿痛,多属“胃火炽盛”,症见牙龈红肿、胀痛或有出血等。取山豆根10g、黄连9g、知母9g,水煎服,日1剂。

  慢性咽炎,属中医“虚火喉痹”“慢喉风”范畴,症见咽喉干燥、微痛、痒感、异物感等。取山豆根10g、桔梗6g、麦冬9g,水煎服或代茶饮,日1剂。

  念珠菌性口腔炎,中医谓之“口糜”,症见口腔黏膜处发生白色糜点。取山豆根20g,水煎100ml,待温漱口,或用棉签蘸搽患处,日数次。

  口腔溃疡,中医谓之“口疮”,症见口腔黏膜上发生数目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溃疡,周围有红晕,灼痛感明显。取山豆根20g、白及10g,共研细粉,用棉签蘸搽患处,日3次。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认为多因湿热蕴结所发,好发于唇、颊、腭黏膜上,症见较多针头样大乳白色小丘疹,有不同程度灼痛感,遇辛辣刺激性食物疼痛尤为敏感。取山豆根30g、栀子20g,水煎300ml,待温漱口,或用棉签蘸搽患处,日3次。

  剥脱性唇炎,中医谓之“唇风”,症见唇部干燥、有鳞屑、裂口,自觉灼热,触之疼痛。取适量山豆根磨成细粉,入芝麻油中调成糊状,每于饭后涂患处。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