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思】一场洗礼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封面图:井冈山黄洋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

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哪里呢?

是你我都曾看过学过的如白描一般粗线条的课本,还是略显晦涩难懂却细节丰富的学者著作,又或者道听途说的野史轶闻?

当然,了解历史的途径并不仅限于这些。

在有说经讲史悠久传统的中国人中,正是“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历史,究竟是如培根所说“使人明智”,还是聊以解闷的故事?

这些是我到井冈山走了一遭后的感悟。对于老一辈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来说,井冈山是圣地,能来到井冈山,那是一次“朝圣”之旅。

我自认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尽管如此,对于我这个年轻的党员来说,能来到井冈山,那是一次“寻根”之旅,是一次探索之旅。我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当年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毛委员到底是怎样在这里开创道路,走向全国的呢?

图:位于八角楼附近的毛泽东、贺子珍雕像。贺子珍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太多。

井冈山的斗争史前后不过两年零四个月,在我的印象里,学生时代的历史书上也不过寥寥数笔介绍这段往事,更多地只是讲地位、讲意义,井冈山在我的脑海里是模糊的,是个符号,不是具象的峥嵘岁月。

在这里停留一周,受教5天,井冈山在我脑海中已不再是符号,而是变成了一段生动可感的历史。不过,先不说这段历史,先说说我之前的感悟。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当代人写给当代人的,这里贯穿着当代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评判。想要看一本全然客观的历史书,几乎不可能,因为执笔者必然要展现他的历史观,也包含着他对读者的希冀与引导,我们只能说有治学严谨的历史著作,却不能说有不掺杂人类情感的纯客观历史书籍。

有一部描述1948年发生在北平的国共两党经济政治斗争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剧中人物梁经伦,一个混入共产党打探情报的国民党党员、毕业于美国高校的燕京大学教授,在眼看国民党“戡乱救国”无望的时刻,他这样感情复杂地描述未来的中国:

图:《北平无战事》第51集。

当年我看这部剧时,只觉得这台词很诗意,描绘着那不可抵挡、扑面而来的浪潮,是如此地恰切精当。

这次来井冈山,我才知道,这段诗意的语言来自毛委员写在井冈山时期的三篇名作之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台词与原文略有出入)。毛委员的思想不仅在共产党内得到了贯彻统一,甚至折服了国民党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尽管电视剧不代表生活真实,却反映了那时代的艺术真实。要知道,蒋介石也是十分佩服毛泽东同志的。

电视剧所讲述的历史发生在1948年,历史大势,谁都知道将来注定是共产党人要坐江山了。可是在革命困难期的1930年,毛委员能如此科学预判,你有何感想呢?

所以,亲身来看看这里,真的很有必要。所到之处,井冈山茨坪旧居、八角楼旧居、大井旧居、小井红军医院、挑梁小道。今天看来,这里的条件依然称不上便利,更不要说饱受经济封锁、物质条件匮乏的九十多年前了。

图:大井的毛泽东旧居,为复原遗址。

今天改良过的红米饭依然硬得难以消化,加了油盐的南瓜汤才稍稍有些味道;而当年,“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就已是幸福生活。

如今14岁的孩童,满是青春的迷茫;而当年在小井红军医院,为了保护红军主力的去向,这里的伤员全部被杀害,最小的烈士只有14岁。

自诩身体不错的我,在挑梁小道上空着手才往返了1公里,就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而当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朱老总却能挑着粮走完这3.2公里的崎岖山路。

图:小井红军医院,为复原遗址。萧克将军曾经在这里住过院,他当时是屁股中弹,被送往医院后医务人员让他趴在手术台上,然后他们用绳子将他的四肢捆绑起来,再往他的嘴里塞一块木头。为了测量子弹的深度,他们将竹子削成又细又长的竹针,然后顺着那伤口直接往肉里头刺,直到刺到子弹位置时,萧克将军疼痛难忍,脸部表情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医务人员就根据他脸色的变化来判断这应该是到了子弹的位置,于是将竹针抽出来,量量有多长,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好子弹位置之后便开始手术。他们用开水给菜刀进行了简单的消毒,然后就直接把肉切开,用手去掏那颗子弹。最后用一块小破烂布放在石灰水里一搅就当作是进行了淤血的处理。

参观烈士纪念碑、革命博物馆,方知在井冈山时期的短短两年多,红军一共牺牲了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万人。这牺牲的人群中,并非只是吃不饱饭的穷苦大众,还有不少留学生、大学生,他们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不该被我们忘记的先行者

更才知道,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对井冈山实行“石头要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疯狂烧杀,原住民灭绝殆尽,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井冈山一直是白色恐怖区,这里到1949年后才获得解放。这也才解释了为何建国后,毛泽东、朱德等人才能重回井冈山,也更显出当年井冈山上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干云豪气。

这里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比如曾志、张子清、袁文才与王佐的故事,小井红军医院烈士的故事。不过多地描述介绍这段历史的具体细节了。如果你依然还保持着耐下性子读书的习惯,建议你读读那三篇著作。除了上文提到的那篇,还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足够你了解很多了。

图:拍摄于井冈山毛泽东曾居住过的八角楼,为原址。

我是在说教吗?真的不是。入党时,“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句话不是别人逼迫着我们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井冈山的峥嵘往事,只能说给此中人,也只有此中人才能相信并感悟这段往事

逝去的是硝烟,不变的是精神。不论你是不是党员,是否在所谓的体制内工作,似乎我们都该思考,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眼前的困难呢?我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呢?虽然我们早已远离了那面临生死抉择的年代,但我们面临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的难题却并未因此变得轻松。

历史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摆在你面前由你镜鉴;精神就是这样一把标尺,深入你脑中教你衡量。

如果你对读书依然坐不住凳子,还对这段历史生发出兴趣的话,那可以看看电视剧《井冈山》,一共36集,说的很细。

不过第1集就有一处细节错误。国民党的喽啰们抓到了一个人,坚信这人是毛泽东,押解回牢狱后,队长摸了摸这人的下巴,立刻断定不是。其实,你仔细看井冈山时期或者这以前的毛泽东的照片,你就会发现,他的下巴上并没有痣。

日子太漫长了。

一地鸡毛的生活可能会消磨每一个人的意志。

一场洗礼,走马观花者,感动一阵子;有志有心者,激励一辈子。

往期文章:

【足迹】烟雨嘉兴

文 / 庚儒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庚儒说”。我愿像老友一样,坐下来,与你拉拉家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