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感受大家风范,关注高教改革

 慈航的园子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看《魏寿昆·我的大学》有感

昨夜看中央电视台《大家》节目(2006年10月24日),讲述《魏寿昆·我的大学》,感慨万千。

教育家、中国工程院士百岁老人魏寿昆谈他的大学生活片断。当初他读北洋大学时,学校管理很严。教务处管教师考勤,教学内容由学生评价,教的不好的自己自动辞职,一般来讲,教师有责任感就不会出问题。学校对学生,若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得退学,淘汰率是非常高的,达到30-50%,所以北洋大学毕业的学生质量都很高,从北洋大学毕业可以免试去欧美大学读研究生。魏老认为大学淘汰率至少达到5%,我以为然,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因为生源的问题,淘汰率几乎为零。今天上课随堂调查四个班的大学生,问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没有一人担心不能毕业,却有人实话实说,找不到纯洁的女朋友。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如何保持严格的校风呢?

魏寿昆在德国三所大学留过学,他感受德国大学的模式是两个字“松散”,学生可以迟到,不来上课,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当时,德国大学分前期考试(主要是口试)和后期考试(完成毕业论文和拿到劳动实习证书,还有其他笔试)。当然德国有法律保证:所有工厂和企业都有义务接受大学生实习,学生像工人一样拿工资,如学习冶金要实习半年,采矿一年,化工半年至一年。没有相关考试成绩、实习证书和毕业论文,就拿不到学位,由此看来德国那时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德国非常重视实际工作能力。我们现在的高职教育是否学学德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我们的法律给予保证实习的机制,我们的企业老板们是不是不在对大学生实行零工资制。

百岁的魏老也谈到长寿秘诀,可以归纳以下几点:①不吸烟不喝酒,不大吃大喝,爱吃天津萝卜;②睡眠足,每天超过8小时,中午午睡;③不参与伤脑筋的事;④家庭和谐;⑤勤思考、勤工作,等等。当愿我们的知识分子远离过劳死,走出亚健康状态,健康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看《大家》,感受大家的风范,关注高教改革。

附:                  严格——北洋的学风

魏寿昆

我是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大学六年;其中大学预科二年,本科四年。在预科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德语、国语及制图,二年读完成绩及格后直接升入本科。在本科我读的是矿冶工程系(当时称为采矿冶金学科),既学采矿又学冶金,学习课程门类很多。……

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北洋大学的入学考试及学期、学年考试均以严格著称。……每年报名投考者数以二、三千人计,但只录取一个班仅六十人。另录取一个补习班也六十人,多补习一年考试及格明年即自动升入大学预科学习,所以这些人要读七年才能毕业。这样每次预科一年级有一百二十人,六年之后毕业时(经常三个系)只不过五、六十人,淘汰率高达50-60%。……

“教授先生,你迟到三分钟!”

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而学校行政对教师要求也很严格。当时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要点名,点名单放在学监处(即现在的教务处),在上课之前要每位教师亲自去取。……有一次,一位美籍教授在上课铃响之后才来取点名单。当时学监王龙光毫不客气拿着怀表对着这位迟到的教授说:“教授先生,你迟到三分钟!”那位教授面红耳赤连忙道歉。从此以后再没有教师敢迟到了。

俭朴苦读的学风

北洋大学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学校。校舍是清朝武器库改造的,并不华丽。经费少,贫苦的同学较多。当时学生每年交学费十元,新U形宿舍楼盖成以后每年收宿费十二元。对学年考试成绩超过八十五分的学生,可以免交下学年的学费及宿费。书籍有贷书制的办法,即教科书全部由学校供给,读完一门课后该门教科书可由学生以半价收买,如不愿意要则可交还学校。学生的主要花费是每月的伙食费。伙食由同学自己经营组织食堂,一九二三年我初入学时每月伙食费五元。因此一个学生如果节俭度日一年有一百元就足够了。……有些教会大学或私立大学,一个学生每年要花费二百至三百元。……北洋大学一向有俭朴苦读的学风,西装革履的同学极少,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长袍布履,花花公子的少爷们不到北洋来读书,他们吃不了那样的苦。

惨淡经营中流砥柱的刘仙洲校长

刘仙洲在北洋四年,除日夜向当局索催经费延喘维持外,他最大的功绩是逐步聘请一些曾在国外留过学的专家以代替美籍教授。……

刘仙洲特别重视英语科技名词的中语译名,为此特请来了一些中国专家。因而科技名词特别是工科的科技名词的中语译名,得以逐步地确定发展起来。

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结束语

“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的校训。学校行政企图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治校,同学争取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北洋校徽是一个钟形棕色铜牌,中部镶以景泰蓝的工科大楼图样,两旁镶有“实事求是”四个篆体字。……北洋大学有着严整不苟的教学计划,丰富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实认真的实验设备,认真教学的师资阵容,在过去年代中的确培养出来不少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人才,……(原标题作《北洋大学的片断回忆》)

来源:钟叔可,朱纯编,《过去的学校》,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185-189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