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推荐好书好影 01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我喜欢村上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旅行方式,融入日常,平凡而真实,琐碎而有趣。
02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高更找到了他的快乐,毛姆写就了他的传奇。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07伯特·克雷格: 《哈佛极简中国史》
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 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清,最后到步履蹒跚、探索出路的近代中国,克雷格呈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荣辱兴衰。
11木心: 《即兴判断》 读完蒋勋,读木心的文章是另外一种感觉。如果说蒋勋更关注个体,那么木心同时也很关注这个社会的机体,不是说他不关注个体了,只是不同的感觉。
“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
21詹宏志: 《读书与旅行》 旅行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经验往往发生在最无目的的时候与场所,树下小酒店的一杯沁凉白酒,迷路崎岖城区偶遇的小面包店,异国乡间等待公交车窥见的乡民日常生活景致,这些无意间得来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后反复咀嚼的旅行滋味。
25赫立格尔: 《箭术与禅心》 书的主题在我看来是建议大家“忘我”,不要老有射中目标的欲望,不要瞄准。 日本人做事认真,对基本功要求很高,禅师开悟前要有漫长而艰苦的准备工作,就像少林寺的和尚要学功夫,总是先从杂活累活开始的。
29王小波: 《黄金时代》 知青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很多年了,然而类似的荒诞却不会消亡。陈清扬式的困境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你在身上。 怎么解决?沉默以对,执力前行;还是不依不饶,就像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一样。 这是一个选择,伴随的还有相应的代价。
3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这本书经典的阐述实在太多了,比如: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还有我十分喜欢的一句话:人往往要说很多话,才能归入潜默。
34蔡澜: 《不如任性过生活》 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蔡澜提到“人生的路上总要试试未尝过的东西”、“要折腾”的观念,反正我是十分认同的,温水煮青蛙的人生太没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