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没有明白“学会提问”的意义

 新用户9366MN2j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假期继续,读了一些新书,也有一些旧书重读。

比如这本《学会提问》,英文叫: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作者是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不是其他一些作家的同名书籍。

我因为面试及日常各种交流,见过专业人士早就超过千人以上,我发现有些人已经在专业领域已经可以称为专家,但在学会提问(沟通)方面还是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有些人或许也疑问,不就是我提出问题,对方答吗?

这有什么难的?

那么,我可以明确地说,你真的想错了!

这里面有大学问!

为什么有人一开口,对方就容光焕发,不但开心,而且很配合?

这就是会沟通,会提问的魅力!

《学会提问》这本书已经升级过很多次,这也说明它的江湖地位,虽然泛泛而不够深入,但是这本书很早的就意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和意义。

老外喜欢提“批判性思维”,这也是英文书的标题,我认为是不是批判性思维并不重要,你在合适的时候,合适对象提出得体的问题最为重要!

以下是这本书的目录:

第1章 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

第2章 什么是论题 什么是结论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第4章 哪些词句有歧义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第6章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第7章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第8章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直觉、个人经验、证人的证词、专家的意见


第9章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个人观察、科学研究、案例、类比


第10章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第11章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第12章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第13章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第14章 练习和复习

我认为从提问的角度,这本书可谓是百科全书了,你能想到的一些关键点这本书都提到了。

接下来,我简单和大家提几个提问的几个关键之处:

1、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

前者更多采取一种相对批判性的思维而获得知识,或者获取各类信息,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及对方展开积极互动;而且海绵式思维则更多地强调单方面获取知识。

2、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提问或者向对方陈述信息时,要学会区分什么价值观假设,还是描述性假设。

前者个人主观色彩比较明显,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符合,具有强热的价值观判断意味;而后者只是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不代表个人的主观判断和好恶。

学会这种区分对专业人士尤为重要,在写作公文等方面也有广泛运用。

3、有果必有因,有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

很多人会理解是什么导致……什么结果,所谓是因导致了果,但是忽略了有可能原因不仅仅是一个。

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找到各种可能性,找到更多替代原因。

4、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很多时候相关性等于因果性,但是并不代表相关性就是因果性。

比如数据调研表面:67%的吸烟者在过去3年没有得过流感,这是一种强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吸烟可以预防流感。

相关性并不是因果性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