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实验室 | 橙子·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2-11-18 发布于北京

 

第1175夜

文 / 江河



小说有一种神奇的功能,我称之为“人性实验室”,就像物理的真空环境,是控制变量的人性实验。

在小说中,可以假设一种离奇的限定条件,然后把人性丢进去发酵,比如《使女的故事》设定基列国把女性作为生育工具来奴役,比如《三体》设定末日条件下,人类探索的生存方案,又比如《失明症漫记》设定名为“失明症”的瘟疫流行后种种荒诞的故事。

阅读这类小说就像打游戏,读者通过角色扮演对人物共情,区别是游戏是为了让玩家爽,小说却并不总是如此温和,常常跟着作者展开地图,最后的目的摆放着一份罪己诏:看啊看啊,人类社会雪崩里我也是一片雪花。

作者诱惑读者从置身事外到卷入小说,体验又痛苦又快乐的情感,最近读《三体》和《失明症漫记》时就是这样的体验。一边为作者缜密的设定而体验智力快感,一边忍不住代入自己,思考自己如果是叶文洁能忍住不对人类失望吗?如果是危机纪元后期的新人类,习惯了和平不能预知未来,是不是同样认为罗辑发出“咒语”毁灭了一个星球的行为是非人道主义?是不是也会支持程心成为执剑人?甚至捶胸顿足程心因为恻隐之心犯下的错误时,又忍不住反思,难道一般人能做得更好吗?更不用说在《失明症漫记》里,当死亡的恐惧控制了人心,在资源有限的囚徒困境中,失明症患者失去了现代卫生设施,连排泄这样最基础的问题都难以解决,环境日趋肮脏,文明精神也渐次瓦解,欺骗、暴力、色情接踵而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难道能不变成疯子吗?

你也不知道在哪一步卡住这噩梦般的故事发展,只能不得不承认,也许地球毁灭、人类完蛋就是必然。

但是痛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体验到的,读者首先要能认同作为叙事动力的情感,比如在《三体》中,是否认同叶文洁对人类失望然后按下向三体人发出信号呼唤拯救,暴露地球坐标招来威胁,以及能否理解程心关键时刻屡屡后撤的决定,小说的很多关键转折点都建立在这些这些情感的合法性上。所以作者的情节设置很大程度上是在铺垫情感的合理性。以及必须吐槽一下,《三体》中有建设性的角色罗辑、维德、云天明……人类的拯救者和先知往往是男性,且男性角色有一种本质的力量和美德,天然有远见或觉醒之后成为人类的拯救者和先知,这是典型的英雄叙事;但女性角色或者说女性特质,总是有相当的经验性,随波逐流——不论是叶文洁屡次经历背叛后对人类的失望,还是新人类只见和平、不见战争所带来的导致短视的人道主义、女性角色被经历所局限,几乎是“妇人之仁”的化身,一叶障目,酿成大祸,当然这温柔也给人美好的体验,是和平时活着的快乐,却也是对战中致命的弱点,很想问,看完《三体》真的不会增加厌女程度吗……

也许正是因为《三体》的叙事动力有如此高的情感成分,相对比《失明症漫记》,它更容易引起讨论、也更能让人纠结,人性在《三体》中是主要动能,在《失明症漫记》中则还有一层条件限制的缓冲,比如缺少食物、比如卫生条件堪忧、比如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人性在应激下,凸显竞争、贪婪等兽性的一面,作为读者我还能安慰自己,没有发生极端的事,没有极端的条件激发,这头野兽还能被拴住。但在《三体》中,坏事的并不必然是所谓“坏”人性,而是善良和温柔这样好的人性,那么何为好,何为坏呢,好是不是伪善和短视呢,坏是不是远见和坚毅呢。如果说《失明症漫记》是通过极限条件强调人性弱点的危险性,以起到警示作用,《三体》则更通过人类战时状态的设定挑战和平时代的善恶观,在黑暗森林、宇宙道德下,一切又回到了实用主义和优胜劣汰的逻辑。

 外星人劫掠地球虽然遥远,人性的配方却跟每天在热搜评论区所看到的一模一样,亦真亦假的故事最唬人,看着虚假,又真实得吓人,若要问起是否有影射,还能反问“是吗?仁者见仁喽”小说啊小说,这就是你的大智若愚吗?

愤青时期总是声色俱厉地学鲁迅臧否人物、评论是非,后来才发现鲁迅的批评包括自身,是啊,哪有什么你我,只有我们。


本期编辑:白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