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珍福丨漫山碧透(散文)

 金秋文学 2022-11-19 发布于河北
漫山碧透(散文)
作者:杨珍福

老家有座山,叫银錋寨,昵称寨上。

寨上,听其名,感觉上面是个大寨。里头有烟火,住着人,白天有人种地、劈柴、习武;夜晚有烛火、灯光,夜色下有人说书,讲故事,犹如“瓦岗寨”、“穆柯寨”。然而不是。寨上没有建筑,无人常住,亦无泉水叮咚,潺潺流水。可寨上与山下相系,与山外相连,引百里信客向往,续千年香火不断。

银錋寨身高千米,未列入名山,在神州排名无序。可远处无名,近处有声。闻名天下的泰山算不上特高,因其雄踞华北平原,“一览众山小”,高大的形象就在人们视野、心中。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人们所以乐于上银錋寨,缘于山上的“仙气”。名山都有“仙气”。“仙气”,就是山里头的传说,其间蕴藏的故事。美丽的传说、诱人的故事是驱使人们前往的动因。人都生活在愿望中,美的愿望,会带来美的心情,产生美的追逐,让人身心美。银錋寨所以有声,其一,在于她内藏的风韵,难以透视的心胸。其二,在于她与全镇最高峰吉峰山齐列而立。两座巍峨俊秀的山峰,远望,如两把冲天利剑,直插云霄;近看,似一对孪生手足,雄视一甲。

有原因,这么好的一个去处,20世纪60年代后繁荣中止,再无人上去,银錋寨从此神秘起来。

银錋寨位于南口镇东面,舍坑村境内。上银錋寨须走两个乡村——舍坑、童坊岭。舍坑是行政村,距银錋寨十多里的山下。舍坑交通便捷,道路平坦,宽敞的水泥路与省道306线对接。童坊岭则是个有名无实的村子,在去银錋寨途中。该村因为山高路陡,出行和生活不便,上世纪70年代举村迁徙到山下。所以,现在的舍坑也包括童坊岭,两村只在村内有区分。时间让人淡忘过去,外人眼里只有舍坑,无童坊岭。这两年由于银錋寨“复活”,而上银錋寨童坊岭是必经地,童坊岭又重新复出,时常在人们口中念叨。银錋寨与童坊岭,如鱼和水的关系,所以,说银錋寨也得说童坊岭。

童坊岭,背靠银錋寨,山高水凉,春日花开晚,让人感觉春天会迟到片刻。进入九冬十月,人又感觉冬天早来。感觉源于早晚添衣,源于林中柿子红了。可无论春冬,遇天色转阴,寨上、寨下就乌云滚荡,浓雾缭绕。深冬,一个雨夹雪夜,寨上就灰色笼罩,白雪皑皑。远处眺望,仿佛一个隐秘的山村镶嵌在云下。


童坊岭不丑,令人恐惧在于那条蜿蜒逶迤、扶摇向上的岭。螺旋式的岭,由一块块石板铺就,有的一步一阶、有的一阶两步、三步。有时穿梭于山谷,有时凸露在山坡,沿树竹与石崖盘旋。走在岭上,春天,可听见“吱、吱”蝉鸣、“嘎、嘎”鸟叫,再闻绿丛中散发出的金银花香。夏天,汗水淋淋下走进溪涧,一股清风会带来扑身的舒爽。秋天,一路行走一路仰望,一树一树绿叶变红变黄的景色,让人登岭不累。冬天,脚下会不时地踩到堆积的霜冰,它是在背靠阳光、几日不见温暖层叠而成的冰块,不时发出“嚓啦、嚓啦”声响。攀登长岭,最惹眼的还不是这些,是每天日出而下,日落而归的场面。每当日出山坳,阳光穿过树缝时,童坊岭人就肩扛农具,手提一只里面装着中午饭菜的篾篓,顺岭下山。那情形如队伍开拔、壮士出征,全村数十上百人齐齐到山下田地里劳动。日头落山时,拔腿收工。收工了,按理可以喘气歇息了,但劳累仍在继续,且更加艰巨繁重。因为每人都不能空身回家。所有的生活用品、用具都是从山下采购的,所以,回家时老人、女人和孩子,除了携带工具外,手上、背上都要提着、背着这物、那物。青壮年男人则要挑谷子,百八十斤的担子压在肩头,再一步一步向上走,苦累不言而喻。因此,每天这时,陡峭弯弯的岭上,就会出现一道壮观的景色:夕阳下,一个个肩挑的身躯艰难地走在岭上!

这样的画面,童坊岭搬迁后就消失了。如今上童坊岭,那条累人的岭已不复存在,代之的是一条光滑的水泥路,可驱车前往。不是举村迁徙了吗,咋又有水泥路?那是因为,山上伐树,林木需从山里运出,伐木人就开了马路。又因旧村里尚存一座庙宇,故土难离,村里人就集资铺建了水泥路。铺路的初衷是方便到庙里上香。未曾想到,若干年后却方便了人们上银錋寨。

银錋寨早年不高,与现今四周的山一样平庸。相传,有神仙从昆仑山而来,路过时不小心将携带的两只银瓶掉落一只。以神仙之力,一只银瓶掉下了,伸伸手或吹口气,也可让掉下之物再回到身上。可神仙没有这样做,他停立空中,俯视了一番脚下,见万山起伏,云雾缭绕,又一道溪水慢流,形成白瀑。觉得此处非凡,似半个仙境,就有意不拾回那只银瓶,让其葬入山腹。临走时再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些什么。这事只天知地知,人不知。人所能见的是,这一处山从那时起,如破土春笋,日日增大、增高,直到现今模样再不上长。起初,拔地而起的山,犹如一把作战利戟,高居群峦,雄霸一方,气势冲天。当时的人就将此山定名银錋寨。

传说,神仙弃落银瓶的事,后来被人间知道,从此银錋寨声名远播。又传说,古时人们踏破铁鞋上银錋寨,很大成分是觊觎那只“银瓶”,碰碰运气,思想“银瓶”是否真葬入山底,或许就搁置在某棵树下,某个草堆里,甚至在经过的脚下。毕竟那是“天落之物”呀,捡到了,还不富个二三十代?

这个传说一定比“西游记”诞生的早,早上千万年。

农历六月十八,是银錋寨的“朝神日”。每年的这天,信客们不约而至,从十里、数十里外赶来银錋寨。这一天,童坊岭可热闹了,作为东道主,全村人停止农活,一大早就到寨上忙活儿,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寨上的施主、信客,除了供奉、朝拜还要问卦、祈求、许愿。开展这项工作的是“齐天大圣”。

“哦,原来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猴头一定是在花果山待腻了,又找到银錋寨这个落脚处。银錋寨是猴头的“一亩三分地”,有砚碑为佐。碑文上写:“齐天大圣之神位”。猴头平时有没来,不知道。但“六一八”这天一定会来。“神头”说他来了。“神头”是“大圣”的替身,是童坊岭的一位长者,一个有点文化、懂神术、从上一辈“大圣”那接班履职的人。“神头”是“六一八”的主角,这天,他身着“大圣”服饰,模仿“大圣”说话。每当这个时刻,在场人绝无闲话,闭口静听。

“大圣”本事确实大。一碗“神水”喝下后,几分钟就进入“仙界”。扑在桌子上的身体控制不住地动起来。先是双掌扑打桌面,后渐渐双脚跳动。紧接着开口大声说话:“我'齐天大圣’今日莅临银錋寨,凡间弟子有何诉求速速说来。”

“有啊,我家里有几件事要请大圣帮助......

“我家里也有事要求......

“我家也有事......

“不要争,一个一个来,我今天来了,一定帮你们解决问题。”“齐天大圣”一个发话,杂乱场面立刻平静,各人像吃下定心丸,自觉站队等候。“六一八”是约定俗成日,无须通知、邀请。纷至沓来的信客,把寨上搅得沸沸腾腾。信仰,使人们的行动自觉。在一个山顶,一个没寺没庙的处地,令无数人茫然而至,欣喜而归,世所少见。银錋寨这一习俗延续了多久?从哪朝哪代开始的?没有记载,先人们也没说。可它止于“破四旧”,这个时间清晰。

时光流逝,岁月更迭。五十年后的今天,忽然有人上山。上山或是无意的,一次游山而已。可上山人下山后,又许多人上山,许多人再带动更多的人上山。沉默了半个世纪的山寨,一夜间火热起来。一波一波的山外人、镇外人、打工族、上班族,有的恋人成双,有的亲朋一起,利用闲时,假日慕名上山。上山的目的,或各有思想、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憧憬银錋寨的风光。

银錋寨风光旖旎,四季别秀,各领风骚。立山巅鸟瞰,千峰叠嶂,万迭松声,林海波涛,浪涌澎湃。近处,有崖顶、三台峰垫足,携众峦托秀,筑云下屏障。远方,与金山、仙人堂遥首相望,各立一方,三山媲美,“欲与天公试比高”。又,岭梁捭阖,涧壑深穿,溪水涓涓,居高流下,令平原人家饮水思源。春拂大地时,遍山葳蕤,触目生机,绿梢之上,一夜嫩芽。继而百鸟同声,野兽穿梭,万树杜鹃红,装点银錋寨。

绿意、花红、鸟飞,给银錋寨穿上漂亮春衣,陶醉人眼。然而,银錋寨大醉人眼还当秋季。

深秋十月,银錋寨一片“山熟”。山川集绿色、黄色、红色、橙色等多色于一眼,又春色、夏色、秋色、冬色等四季颜色于满山,万树千颜,层林尽染,白云飘忽,醉煞苍穹。这个时机走入寨上,熟透的耒藤包,红透的野柿子,黑透的梅粒子,它们或挂在枝头上,或藏在绿叶中,或对着阳光随风摇晃,酷似微笑,等着人去采摘。而大面积、大数量的大小板栗、榛子,它们成熟后却从黄叶栲、栲炭树上脱壳掉落,满地皆是。这些美味可口的山果,贮藏在寨上、寨下的山冈上、树林里,丰韵了山。每逢这时,山下舍坑(含童坊岭)的妇女、小孩,都会涌入山中采撷、拾捡,大包、小包地带回家。

银錋寨前靠人村,与山下人家更近一步。又因寨上“仙气”更浓,所以自古上山人都是冲着银錋寨,而非吉峰山。其实,吉峰山和银錋寨齐躯并立,且个头身高远在其上。如果把两山与人做个比较,银錋寨类似于三国时的张飞,而吉峰山却是宋朝的岳飞。张飞以勇猛称世,岳飞则文韬武略于一身,谁更完美?山,以高大为雄俊,可吉峰山例外,自古名寡,不被重视,默默地站在银錋寨一侧,虽高却矮。那情形如同世俗人类,平庸人,往往事业飞腾,具才华者,却被现实所弃。

上银錋寨、吉峰山,并非一条路,有两道可行。道路分别在童坊岭村前。左经山坊子(地名)上银錋寨;右沿大坑(地名)上吉峰山。不需走回头路。若是先走银錋寨,就从山顶绕行吉峰山,从大坑而下。反之,则从山坊子下山。因为山高路远,不论从哪边上,都是陡峭的,不流一身汗,就见不到真僧。

矗立吉峰山,人有心旷神怡之感。因为大树阻挡,银錋寨上看不到的另一片天地,在这里一览无余,那就是银錋寨的背面。垂直的悬崖,深不见底的峡谷、以及一座座突兀雄峰、峻岭,给了这一方天下雄奇、险峻、幻境;又给人更多的神奇、遐想、猜测。人立此,可眺望一视千里的茫茫绿海。可平视极度远处升起的太阳。可瞭望一处处深藏在山谷的人村,那边缭绕升腾的一缕缕如雾、如云的青烟。这一切更如梦、如诗、如画,让人迭想,让人驻足,让人流连忘返。

文/杨珍福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杨珍福,笔名田边草,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杨珍福丨旅游路上(小说)
杨珍福丨醉美金河湾
杨珍福丨清明,我走在那条泥泞路上
杨珍福丨绝句小说三则
杨珍福丨璀璨的镛城
杨珍福丨那一夜狂风暴雨
杨珍福丨小小说《防“三高”》
杨珍福丨军营里那棵小树
杨珍福丨诗一首《我站在九仙山巅》
杨珍福丨轻信(中篇小说连载13、14、15)
杨珍福丨轻信(中篇小说连载10、11、12)
杨珍福丨轻信(中篇小说连载7、8、9)
杨珍福丨轻信(中篇小说连载4、5、6)
杨珍福丨轻信(中篇小说连载1、2、3)
杨珍福丨魅力乡村
杨珍福丨爱情,众水不能熄灭
杨珍福丨老宅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