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的摇篮一一封龙山在昭唤!(六)天灾人祸,及古驿道改线,恒

 伟天英 2022-11-19 发布于河北
华夏文明的摇篮一一封龙山在昭唤!
(六)天灾人祸,及古驿道改线,恒山,恒水,恒山城,石邑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天灾人祸能改变历史,能改变地理地址原貌。封龙山古恒山是多灾多难的。到过封龙山西山森林公园的朋友们就知道,慈悲阁旁边有帐棚石、棋盘石,蛤蟆石,他们的周长都在50米以外的独立巨大石头,好像人为把它们摆放在那里一样,但懂地理地质学的同志就知道,是山体垮塌泥石流大自然的杰作。
从慈悲阁往上走到冷泉,人们会惊讶,半个山体被挖开了,那样鲜活,好像是近几年来才发生的一样,冷泉这里山体崩塌的地方,当地人名叫镰劐沟。
寻根探源,揭开历史谜案。汉宣帝传,记载有两次大地震,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条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收租赋。」大赦天下。上以宗庙堕,素服,避正殿五日。
水经注记载,这次洪水泛滥造成海浸,当年秦始皇过太行恒山到碣石山,碣石山没有踪迹,按当时北海、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也就直指西南部太行山区。就是这次大地震,大洪水(山崩水出)造成封龙山,山体崩塌,太平河改道,恒山,恒水,恒山郡及蔓葭城,东垣古城,九门等,在滔滔洪水中淹灭的重大自然灾难,造成人们说不清理还乱遥远的历史谜案。
明朝石珤:登封龙山赋! “美乎佳哉此陶唐氏之故都也。”巨嶽雄峙,长河骏奔,崇冈复阜,如抱如蹲。万壑海流,汇为九泽,太行崛立,溢出平原。川横夏后之橇,地藏虞舜之壁。八年于外,地平天成,五月朔巡,诸侯万国。天文别野,星当昴毕之区,土壤分州,域界幽并之宅。川纡岭迥,郁郁崔崔,峭壁耸秀,丹峰凝辉。晴瀑挂百寻之长练,颠崖转万谷之惊雷。'上有蔽日于霄之古树,下有陵迁谷变之寒灰。俗有避秦,山多入晋,岳被重封,川经几浚。
登封龙山赋帝王朔巡之山,下有陵迁谷变之寒灰告诉我们,坏祖宗庙城郭就发生在这里,从此岳被重封,川经几浚。
天灾摧毁了封龙山的庙宇城郭但摧不垮封龙山,可是人祸把封龙山破坏的面目全非,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英雄镇压了黄巾起义,公元172—184年汉末天下大乱,巨鹿张角创立太平道,封龙山就是太平道在常山郡的传播中心,他的遗迹就是大公庙、药王庙、张角庙、当时封龙山及附近太行山区农民起义群聚之地,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两年内遭到残酷镇压,东汉王朝严禁道教的活动宣传,诸事老子,妖医卜并皆废之。封龙山一切历史文物遭到灭顶之灾。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下诏灭佛,使得境内各州郡所有寺院全部被毁,常山郡的寺院受到彻底破坏。寺院毁坏遗迹皆无,使后世对前代寺院情况难于祥考。唐武宗灭佛,封龙山佛教寺院受到严重破坏,民国期间倡导破除迷信,打击宗教势力,封龙山寺院再度受到冲击僧民减少,房屋秃废。
北岳恒山的兴哀于古驿道的变迁改线,井陉口战略位置的北移,石邑城逐步失去西扼太行的战略地位。是古恒山及石邑城逐步走向衰落的主要因素。
《周官职方氏》所称'冀州,其川漳'即此。钘山脚下。钘山,晋代郭璞注:燕赵谓山脊为钘,即井钘山也,今在常山石邑县。
石邑城西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猿相辑时代,道路与人类从古猿、早期人、晚期人、到现在经历了几百万年。
公元前22O年秦始皇下令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扩展,实现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原来古驿道从微水走金良川到井陉山隘口,到石邑城这条古驿道废弃。改走从天长镇到蔓葭城通过平望过土门关秦皇古道。
古驿道的改线北移是造成石邑城逐渐秃废的原因。
石邑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晋国、魏国、赵国争相觊觎,反复争夺的地方。史书有着许多诸侯国争夺中山国及石邑城的记载。也是军事要塞,战乱及城毁人亡是古城消失的主要因素。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公元前69年壬寅大洪水及地震“坏祖宗庙城郭”封龙山遭山崩,水出把北岳恒山改迁,恒山郡城另立它处的主要原因,更是造成冀州境内那座山是恒山,那条河是恒水的历史疑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