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刚三年,就发生了震动朝野的一件大事“七国之乱”。 此时,汉朝唯一的异姓诸侯王长沙王吴著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长沙国被废除,如今只剩下同姓诸侯国,最强大的莫过于吴国和楚国。 吴王刘濞是刘邦侄子,当年平定英布叛乱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汉高帝刘邦担心吴国有人造反闹事,所以决定封刘濞为吴王,镇守吴地,下辖三郡五十三城。 吴国资源丰富,有铜矿,有盐田,刘濞实施许多惠民政策,免除百姓田赋,逢年过节发福利,还随时为其他郡国的逃犯敞开大门,由此,刘濞在执政期间几十年,深受百姓们爱戴,势力也越来越强。 晁错为刘启太子家令时,就多次上书给汉文帝,要求削弱吴国势力,但是汉文帝宽厚仁慈,也不想滋生祸端,就没有采纳。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提拔为御史大夫,他又一次向汉景帝建议 而吴王刘濞,当然不满汉景帝的削藩政策,于是他开始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六个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 的名义起兵叛乱。 说起刘濞和汉景帝也是有过个人恩怨,当年景帝还是太子时,与刘濞的太子一起玩博弈的游戏。 由于吴太子养尊处优惯了,为人霸道,生出对皇太子不敬举动,刘启一怒之下,拿起棋盘失手打死了他。 事后,吴太子的尸体被送回吴国归葬后,刘濞非常愤怒,他认为,都是刘姓同宗,为什么不能安葬在长安?于是他又将吴太子尸体送回长安下葬。 从此以后,刘濞开始心生怨恨,长期装病不入朝,还与汉景帝结下梁子。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心中有了恨的执念,就会陷入了囚徒困境,而执念越深,也就陷 因此,当旧恨还未了,景帝居然不念手足之情,要削弱自己的势力?这不是明着添新仇恨吗?于是,刘濞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反叛。 其实,在出兵前,吴王手下一个叫枚乘的郎中曾进行过劝谏,但刘濞根本不听,一意孤行,也没做什么规划,纠集20万大军就出发了。 不堪一击说起来很可笑,这场战役着实雷声大,雨点小,看似轰轰烈烈出征,实际不出三个月,七国诸侯就被汉廷军平叛 那么,七国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战败了呢?有哪些因素让他们不堪一击呢? 首先,在这场战役中,有两个重要人物的出场,成了胜利的关键,一个是开国功臣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一个是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 当时汉景帝对七国突然发起的叛乱,有点慌乱,情急之下,他启用了周亚夫。 这是一位严肃谨慎、中规中矩的猛将,能文能武,也足智多谋。 因为在汉文帝刘恒去世前,特意嘱托刘启,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任用周亚夫当将军。 于是,景帝封周亚夫为太尉,让他率领精锐主力,直击七王中的主力吴楚联军。 周亚夫在出发之前,召集一些心腹谋士,进行了深入战事分析,后来策划出一个方案。 那就是,吴楚联军如果要来打长安,就需要先打下梁国,而梁王刘武必须要开战,周亚夫先不用支援,让梁王先抵抗一段时间。 自己则迅速绕到吴军背后,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然后返回头,再跟梁国汇合,来个东西夹击,吴楚反军必败。 这方案可谓天衣无缝,给叛军来个出其不意。可是,却整惨了梁王刘武。 吴军围攻梁国的国都睢阳,梁王刘武多次派遣使者要求周亚夫援救,但周亚夫全都置之不理。 刘武派人去找汉景帝,汉景帝表面上命令周亚夫救援梁国,但周亚夫还是不派兵。 气 此时吴军的处境处于险境,想挥兵西进,但因为还没攻下梁国,担心腹背受敌,于是只好转去攻打周亚夫主力军。 但周亚夫却避而不战,坐等吴军缺粮崩溃。果不其然,由于粮道已被断绝,吴军溃散,很多士兵都饿死了。 吴王刘濞及数千人趁夜逃跑,企图寻求东越的庇护,结果东越害怕汉廷的威力,杀了刘濞并将他的头颅献给了汉廷。随后楚王刘戊也兵败自杀。 至此,吴楚七国之乱全部平定,汉朝 因此,周亚夫和梁王刘武就成了平叛战乱的两大功臣,缺一不可。 而汉文帝也是英明,让刘武为梁王,在这个战略要塞中,能够扼制了吴、楚这两个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国家,消耗了叛军的有生力量。 其次,说是七国之乱,实际上七个国家并没有真的抱团取暖。 当吴国和楚国在和梁王刘武周旋时,赵王刘遂连邯郸城都没出,正在窝里斗,最后被汉军困了十个多月,孤立无援,全军覆没。 而胶东王、胶西王、淄川王他们一直为了抢夺齐国的都城临淄,正在 可想而知,每个诸侯王都各怀鬼胎,忘记了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可见,视野不长远,格局不宽广,只为了自己那点蝇头小利,真的不能成就大事业。 如果七国真的同仇敌忾,也许又是历史中的一个拐点呢。 最终“七国之乱”的结局是,七王有的被杀,有的自杀,也不用削藩了,直接就收回朝廷了。 不过这些领域并没有回归中央,而是改封给别的皇室子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