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汾州西河人。汾州地处河东,西临西夏,北接辽国,民风彪悍尚武,所以狄青从小就弓马娴熟。十几岁时与人打架被官府逮捕入狱,不仅“黥面”(在罪犯脸上刺字)、注销户籍,还被发配到汴京充军。狄青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骑兵,后被选为散直。 公元1038年,西夏立国。朝廷选拔禁军充实边军,狄青被任命为延州指挥使,前往陕西。当时前线宋军屡屡战败,士气低落,畏战情绪严重。狄青在战斗中就带头冲锋,在四年时间里,大小二十五战,身中八箭,从不畏怯。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剿灭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藩部,焚烧西夏存粮数万石,缴获帐篷二千三百顶,俘虏五千多人。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马上起身赶往战场,敌军纷纷退避,不敢阻拦。 狄青因为长相俊美,临敌作战时担心不能震慑敌人,就披头散发、带铜面具上阵,西夏军见之望风披靡,都叫他铜面将军。狄青到底有多帅?正史中虽然没有记载,但在脸上刺字的情况下,还能被选入对身高、长相要求严格的天子近卫散直,可见狄青样貌是远高于常人的。狄青高颜值还间接地体现在他的次子狄咏身上。《宋史》记载狄咏“颇美风姿”。哲宗时公主选婿,宋哲宗看遍贵族青年都不合意。近臣问哲宗想选什么样的,哲宗说:“人物要如狄咏者。”自此天下人都叫狄咏“人样子”。 公元1040年,狄青求见时任经略安抚司判官的北宋文学大家尹洙。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后,认为狄青是良将之才,将他推荐给经略陕西的范仲淹、韩琦。范仲淹赏识狄青,要他多读书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发奋读书,通晓兵法,因此更有名了。十一月,受尹洙举荐,出任泾州都监。公元1042年,升为泾原路副都总管。1044年,加升为捧日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西夏称臣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后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步军副都指挥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官职高后,宋仁宗劝他敷药除掉脸上刺字。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刺字,臣希望保留它激励士兵上进。” 公元1052年,狄青升任枢密副使。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建立“大南国”,一个月内席卷两广,攻陷沿江九州,兵锋直达广州,天下震动。朝廷先后派出杨畋、余靖等负责平定乱,但屡屡损兵折将。见此情况,狄青主动请战:“臣当兵出身,唯有战场杀敌,才能报效国家。请求率领几百藩部骑兵,再加上一些精锐禁军,歼灭叛贼彰显陛下威仪。”宋仁宗非常高兴,命他负责广南平叛,并在垂拱殿设酒送行。 当时宋军在接连战败的打击下,人心惶惶,军心浮动。狄青担心士气,下令各部不得擅自出击。广西钤辖陈曙为了抢功,趁狄青还未到前线,擅自率兵八千攻打叛军,结果在昆仑关被击败,损失惨重,殿直袁用等人临阵脱逃。狄青到后聚集诸将表示:“号令不统一,是军队失败的原因。”随后将陈曙、袁用等三十多位违反军纪和临阵脱逃者斩首示众。接着命令全军休整十天。叛军探子打听到消息后,侬智高认为宋军短时间不会进攻,有所懈怠。但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马,以上元节的名义,大宴诸将麻痹敌军,随后趁夜越过昆仑关。叛军失去天线后,出邕州城在归仁铺全军列阵,手执大盾、标枪,身穿绛衣,望之如火。战斗开始后,叛军斗志旺盛,骁勇异常。宋军前锋孙节力战而死,中军陷入不利。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分两路冲击叛军两翼,大败叛军,一路追杀溃逃之敌五十里,斩首数千。黎明时,宋军开进邕州,将黄师宓等叛将首级挂在城头示众,并收集叛军尸体在城北筑京观。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下认为是侬智高,想向朝廷请功。狄青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骗局呢?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陛下来贪求军功。”回到汴京,宋仁宗任命他为朝廷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 宋代吸取唐末、五代军阀拥兵自重的教训,开国后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极力压制武将地位。狄青在真定路任职时,老部下焦用路过定州,两人酒喝到一半,焦用就被狄青的顶头上司韩琦派人抓走了。原因是有人状告焦用克扣军饷,狄青赶紧跑去求情,韩琦根本不让他进屋。狄青在台阶下恳求道:“焦用有军功,是个好男儿。”韩琦回复了一句著名的话:“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意思是说读书中进士才是好男儿,焦用算什么!当着狄青的面把焦用杀了,狄青吓得不敢说话。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狄青以武将身份担任枢密使四年,遭到文官集团的猜忌和疑虑。 公元1056年,仁宗病重,国内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文官假托阴阳五行说,将事情归罪于秋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意指灾祸是上天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丞相)文彦博说得更明白,“无他,朝廷疑耳”。宋仁宗认为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当年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在这种形势下,关于狄青的谣言四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出龙角,有人说狄青家夜里会发出火光,这些在古代都属于异象,是有改朝换代之类大事发生的征兆。后来,京师发洪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大相国寺,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多有议论,朝廷借机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明升暗降,让他离京出判陈州。 1057年二月,狄青嘴边生毒疮,一个月后去世,时年49岁。宋仁宗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