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无多泪点多:朱耷绘画艺术风格在朱耷笔下,鱼,可以上天入地,在空中飞;鸟,可以单足行走,或势不两立;树,可以裸露躯干,枝叶全无;荷,可以离 根漂浮,自生自灭……在朱耷眼中,枯枝、剩叶、衰荷、残草,万物被赋予了人性,都有着生命的痛感、孤傲、冷寂与顽强。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 682年)朱耷画了一幅《古梅图》,梅的主干已空心,虬根外露,光秃的杈椰,点缀着几朵小花,如饱经风霜、劫后余生……朱耷的山水画同样夸 张、怪异,他画的山一般都是光秃秃的,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的那个样子,或方或圆,有棱有角,棱角分明。而是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浑浑圆圆。 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一般只有几个杈椰、几片叶子,在大千世界中是找不到的。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他都是逸笔草草、不求工细 ,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涂抹,实则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一笔一画是朱耷有力的抗争,一点一线是八大无声的悲歌。 不管是枯枝还是剩叶,不论是衰荷还是残草,都是他生命倔强与傲岸的象征。这,或许就是他的特色与高明之处,是他集绘画之大成的根本之所在。 朱耷晚年住在南昌城内的北竺寺、普贤寺等地,时常外出云游,题诗作画,这一时期画作颇多,是他创作的旺盛期。后来他又在南昌城郊潮王州上盖 起了一所草房,名为“寤歌草”。在这所“寤歌草”中,他度过了孤寂、贫困、潦倒不堪的末岁,结束了自己沉郁、黯然、幽怨、悲伤的一生。朱耷 以大写意的笔墨,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发泄于作品之中,让自己的灵魂在作品里安驻、解脱与永生。他的最大贡献即在于使延续了数百年的文人画更加 拟人化,形象、立体、鲜活,赋予了更多的生命色彩。因此,他是开创性的,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的。八大山人《山水图册》,纸本水墨,25× 41cm,清,故宫博物院藏八大山人《杂图图册》,纸本水墨,30×47cm,清,故宫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