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远望鹦鹉洲想起三国时骂曹的祢衡,写下一诗,将此人比作恶鹰

 123xyz123 2022-11-19 发布于湖南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中,记载了关于祢衡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人印象深刻,祢衡的形象非常饱满,主体脉络与《后汉书》中的记载大概相似。故事说:

文章图片1

祢衡与名士孔融交厚,孔融对祢衡的才能十分佩服,于是便经常在曹操面前举荐,曹操也听说过祢衡,多次想要见他,但祢衡对曹操却不怎么感冒,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故意不理,这让曹操对他心生不满。

后来,曹操令祢衡为鼓手,本是想侮辱他一番,结果反被祢衡给反将一军,裸衣骂曹,把曹操气了个够呛,曹操手下都主张杀了祢衡这个狂士,但曹操担心有害贤的恶名,所以便打算让他出使荆州,借刘表之手杀掉他。

文章图片2

祢衡来到荆州,刘表先是很器重他,但是因为祢衡恃才傲物,所以周围人都不喜欢他,刘表便将其赶到了江夏黄祖那里,最终被暴躁的黄祖杀掉。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的遭遇,看起来似乎是他恃才傲物的结果,没有什么惋惜的地方,但是唐人李白,却写了一首《望鹦鹉洲怀祢衡》,对他短暂的一生进行了评价,可以说,李白的看法,虽然有寄托情怀的目的,但总体是赞美和肯定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品味。

文章图片3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当时李白人在江夏,这正是祢衡被黄祖杀害之处,在这样一个地方,远望鹦鹉洲,李白不禁心有所感,写下了这样一首怀古之作,这首诗虽然不是李白的名篇,但是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却非常鲜明,这突出了李白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

望鹦鹉洲怀祢衡

李白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开两句说,“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李白说,曹操心中所怀的是整个天下,他要治理的也是整个天下,可谓是雄才大略的英雄,但是在祢衡眼中,却将操视若蝼蚁,毫无畏惧或谄媚的表现,当真是唯有他一人敢这样而已。这就将祢衡孤高、傲慢的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了。

文章图片4

接着写祢衡的结局,“黄祖斗筲[shāo]人,杀之受恶名”,所谓斗筲人,就是气量狭小的人,李白认为,黄祖是个斗筲之人,因为杀掉了祢衡而遭到了千古骂名,让后人讥讽,是非常可笑的。开头四句,李白通过曹操、黄祖的衬托,将祢衡的形象和结局写了出来,虽然没有明显地赞美祢衡,但却在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祢衡的欣赏。

接着两句,以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为例,写出了祢衡杰出的才华,“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祢衡曾在吴江即兴写出了《鹦鹉赋》这样一篇杰出的文章,刚一落笔,便压倒了当时在座的“群雄”,当真是字字铿锵如金玉一般有力,句句灵动如飞龙一般娇娆。这是李白对祢衡才能的肯定,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孤高傲岸的人,却屈死于黄祖之流的手中,当真是令人愤懑不平。

文章图片5

因此李白说“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李白将祢衡比作凤凰,将黄祖之流比作鸷鸟(凶猛的恶鹰),凤凰被恶鸟啄死,这一千古悲剧怎能不令人伤情?就像是五岳起于方寸之间,心中的起伏怎能平静下来呢?显然,李白对祢衡的悲惨遭遇,是非常不平的。

最后,李白哀婉地写道,“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李白想不明白,祢衡这么高的才能,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呢?只是因为黄祖之流的短浅见识而丧失了生命,这怎能不令人叹息!正因为这一千古悲剧,所以直到今天,鹦鹉洲上都不见兰蕙的身影啊!可以说,这是对祢衡很高的评价了,诗人将兰蕙人格化了,认为兰蕙是为了祢衡,才无法生长出来的。

文章图片6

其实李白对祢衡的同情和赞美,与他自身的遭遇是分不开的,他认为自己富有大才,但是无人赏识,只能落得江湖落魄的境况,而李白本人,也是这样“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这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情,更让他对祢衡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李白这首诗虽然不是名作,但诗中对人物的刻画却非常形象,诗人主要抓住了祢衡孤高的性格、超人的才华这两方面来写,这是祢衡不同反响之处,也是李白自己的个性,因此诗中蕴含了李白强烈的感情色彩,对黄祖之流的草包辈表现出了强烈的鄙视和憎恨,对祢衡孤高的性格进行了赞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