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她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makeyoucool 2022-11-20 发布于河南

“如果你打算看一本投资类著作就开始投资,

那就选这本”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与其说这是一篇读后感,倒不如说是看完全书后,对书中前两篇内容(即投资的两门课——如何面对股价波动以及如何估算内在价值)的一些笔记整理和回顾以及对投资的目的、读书交友的乐趣、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点感悟随想。

概述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对于前者,本质上还是属于收集整理的范畴,整理不难,难的是是否真的已经完全理解,并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还没做到,或许是还没懂,或许是不够真知。这部分简单聊几句。

巴菲特说过“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其导师格雷厄姆也曾说过:“投资这件事有个特点,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达到令人敬佩的结果;若试图超越这唾手可得的成就,便需要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

巴菲特曾戏称“如果我开商学院,我只教授两门课:一门是如何评估一项生意,另一门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而老唐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扩展,并且将这两门课的顺序作了调整:第一门课(如何面对股价波动)的重要性其实要大于第二门课(如何估算内在价值),前者解决的是赚赔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赚多少的问题。

对于这部分内容,理念(“”)方面,自认为“学”的还不错,正如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为纪念《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发表的座谈会演讲“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中所说的:让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人们要么会瞬间接受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东西这一理念,要么永远也不会接受这一理念。我从来没见过什么人是在10年间逐渐接受这一理念的。这种事情与人的智商或教育背景无关,你要么马上理解它,要么一辈子也不会懂。

而实践(“”)方面,则仍有所欠缺,原因有二,一个是时间太短,从对股市(甚至基金)一无所知到读到旧手财、手册再到入书房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入书房至今也才两年左右),在已经阅读了不少投资类书籍(就在这半年期间)的前提下,读完手册后,颇有一种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

立即对之前的一些困惑一扫而空,对于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变得清晰明了。

二是大概由于一开始就算是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吧,所以也没有那些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炒股”经历,加上投资时间比较短,所以暂时也没有多少感同身受可谈。

既如此,就还是冒昧再次分享下前阵子整理的上面说的这两门课的脑图吧。

如何面对股价波动

如何估算内在价值

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方向对了就不怕慢,未来的路还很长,而眼下能做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不必慌张。

投资的目的

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的选

新手册开篇即谈到了什么是投资,套用巴菲特对投资的定义:“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而放弃今天的消费”。

这既是定义也是投资的目的,即为了增加未来的购买力,最终的目的就是在未来产生购买(或者说交易)行为时,我们能有更多的选择。

把范围扩大一点来说,就是为了在未来我们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有更多的选项可选。

而这,也正应了书房里面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箴言: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的选。

有哪些可以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或志趣相投的人打交道、可以选择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也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条件,更多自己的空间以及对其自身兴趣爱好的满足和培养,让其在未来也能有更多的选择等等。

而这些,都将通过我们日拱一卒地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慢慢收获,与此同时,收获的还有自由。

当我们有了选择的自由,很容易也就能获得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

理想生活

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相较于“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繁华和喧闹,我更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和悠闲。

我比较喜欢安静,也比较喜欢独处。

平时不管是周末还是假期,如果没什么事的话,除了陪小孩玩一会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宅在书房看书或者思考,偶尔想写点的时候就写点。

我理想中的居住的地方应该是稍微偏僻一点,但又不完全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旁边应该有一些小山,山上挑几块平整一点的地,种上一些果树。

每天早上都希望能享受初日照高林,不自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门前可以有一口不大的池塘或一条清澈的小溪,偶尔的某个午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门前有个院子,院子的一个角落会种上一簇竹子,天气凉爽或冬日暖阳的时候,可以坐在院子里看书看上一整天。有朋友来,还能在院子里聚餐烧烤,饮酒畅谈。

春天,在院子里就能欣赏“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夏天,门口的池塘虽谈不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却也能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到了秋天,池塘也变成了“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而在冬天下雪的日子,则可以坐在书房的窗前,欣赏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修身

似兰斯磬,如松之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意是我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给别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讲信义的地方吗?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

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我们想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经常去思考。

其一,努力成为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与此同时,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对方值得被信任)。

巴菲特就曾坦言“在撞了很多次南墙之后,我试着尽量只与那些我喜欢、信任和欣赏的人打交道。

正如伯克希尔在收购波仙珠宝的时候,没有报表、没有审计、没有尽调、没有律师、没有投行、甚至连会计师都没有,只是艾克介绍完业务后,双方没有异议,巴菲特直接开出支票,一项庞大的收购就完成了。事实证明,艾克值得被信任。

由此可以看出,信任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值得被家人信任的人。这可能并不容易,也需要一个过程。

于我而言,至少在投资方面,也算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最初的时候,也就是刚开始接触投资那会,虽然只是定投指数基金,不过由于几乎是将自己身上所有现金都投入进去(虽然加起来也没多少,不过再少的钱也值得被尊重),领导对此做法自然会有些不满,认为过于激进了一些。

只是这个时候还没进入书房,还没看到那篇后来对我影响深远的文章“你值得被信任,才会被信任”,所以不免发生过一些不是很愉快的沟通。

后来进了书房,看了不少老唐的旧文后才发现,不仅是投资方面,在对待人生、生活、家庭等方面也都值得学习。

渐渐地,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从心态上也就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得不那么焦虑,看淡了许多,很多事情,有时候不必非要争个是非对错。领导之所以怀疑,主要还是因为不确定性。

没有明白我在做的事情的本质,或者说我自己都没办法表达清楚,这很明显,就是自身的问题了。

随着时间慢慢拉长,以及自己不断地学习,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完全信任,甚至有时候在我开玩笑向领导“借”钱的时候,慷慨解囊的同时完全不过问我拿去买什么。这种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对于家人如此,对于朋友等亦应如此。

其二,尽量成为一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老唐也多次表达过为人处世的道理:让身边的人获利。任何时候,都能让我们前后左右的相关人等,因为你而获得好处,看上去似乎你让利了,吃亏了。但维护你的人会越来越多,想创造机会和你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你的机会越来越多,事业和财富自然就起来了。这也是李嘉诚的传家秘籍:如果一份合作七三开是合理的,争取一下甚至八二开也是可以的,此时坚持自己只拿六,想不发财都难。当然,乐于吃亏≠做烂好人,乐于吃亏+及时认识并从内心界定那些老是占便宜,从无反馈意图的人,并将其划分为不值得帮助、不可以合作的人,大概率比不吃亏的聪明人过得好,好很多。

明代的陆绍珩曾书:坦易其心胸,真率其笑语,疏野其礼数,简少其交游。

意思是心胸坦率平易一点, 与人谈笑真诚直率一点, 简化各种礼仪, 精简过多的交游,这样的话,有益于身心健康,心情也会变得轻松加愉快。

交友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

志趣相投,行事相合,即使相隔千里,也会互相交往。

曾国藩曾在《读书录》中言: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

真诚待人的人,他人也会以真诚相待;欺骗别人的人,最终别人也会还以欺骗。

诚实是一种基本原则,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说了第一个谎,后面就会说更多的谎来圆第一个谎,最终,总会有戳破的那一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得费无数的脑细胞去记住每个谎言,得不偿失。

道理非常简单,老唐也说过:诚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你不用费神去记住谎言和谎言的配套说辞,这样可以将有限的脑力聚焦到更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言必诚信,行必笃敬。这是基础。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

芒格说过: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想要与优秀的人为伍,也是一样,努力让自己配得上他们。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觉,会促使自己想不学习都难,也就是大家常常开玩笑的“卷起来~”、“开卷!”、“这都能卷?”……

阅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些年来,阅读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芒格也不止一次谈道:“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是每天阅读的”。

而他的子女孙儿也这么评价:芒格总是在看书,就像一个行走的书架。

巴菲特也差不多,每天基本上80%以上的时间都是用来阅读,每天几百页,每年看上千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再加上一些报纸、期刊等,同样算得上是一个长了两条腿的书架子。

智慧不会凭空而来,而大量阅读,就是获得前人智慧最快速直接的办法。

很多我们以为的新东西或者遇到的坑,可能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或者别人早就踩过了,没有经过大量阅读之后的思考和实践,很有可能就是重复造轮子,或者重复踩别人踩过的坑,那不仅是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投入资本的浪费。

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我们阅读的越多,越会发现不懂的事物更多。这又反过来激发我们探索更多未知的兴趣。

正如书房箴言之一: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结语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老唐曾说过:投资能给一个人巨大的回报,拿不拿投资这比奖学金,是人生的战略选择。每天996,那只能算战术勤奋。

如果努力的方向错了,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收获寥寥甚至南辕北辙,毫无收获。

投资,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对并且持续终生的事情,区别只在于投资的种类(并不只有投资股票者基金才叫资,活期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黄金贵金属、房地产等等都算),那么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并且是适合自己的路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路”,如何判断,这就要像前面说的,通过阅读,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最终作出判断。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觉得挺不错的,就拿来当做结束语吧:信息差,决定收入;认知差,决定圈层;圈层差,决定财富分配。你的每一分财富,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