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火泸州|馋了!泸州“领头羊”用独门秘方,熬出奶白鲜香的羊肉汤

 繁星1 2022-11-20 发布于河南

“吃过我们黄舣的羊肉汤锅,别家就都不好吃了。”11月14日,午餐时间,餐桌前舀着小葱打着佐料的“老饕”许先生,正向外地好友极力推荐泸州美食,言语中透露着得意。在他看来,一碗羊肉汤暖胃暖心,是寒冬时节最好的慰藉。

图片

十多年前,江阳区黄舣镇主街上临街的店铺中,原有4家羊肉汤锅店,但自从这家名为“领头羊”的羊肉馆从合江县搬到这里开店后不久,其中两家就关门了。于是,镇上有人传:“领头羊”来领头,就把别家生意挤垮了。不过,“领头羊”老板税丕国却不这么认为:那时候,羊肉汤卖得不算便宜,生意也的确没有现在这么火。这一行,能一路坚持做下来的人不多。

一位主厨一家店,10张桌守着来客,店里任何一种菜品原料都尽可能自己做甚至自己种……一锅鲜香浓郁的羊肉汤,就这么开启了暖冬。

图片

如何熬出奶白色的汤

“杀”出羊肉的鲜香?

独门秘方四个字——“羊不离草”

“羊肉去膻要放多种香料”“汤色奶白就要放鲫鱼,鱼加羊就是个'鲜’字”……泸州的冬天伴随着缓慢的降温,羊肉汤锅逐渐吹响“号角”,老饕们闻香接踵而来。对于羊肉汤的做法,众人议论纷纷,大都能谈上一两个窍门。

此时,厨房火头上的锅里正炖煮着奶白色的汤,里面翻滚着羊肉和羊杂,老板税丕国抡勺间喃喃自语:“羊肉汤熬没熬好,要看颜色,急不得。”恰如主厨的性子般不温不火,街边这家室内装修平平的“领头羊”实在太难引人注意了,可店里10张餐桌逢饭点就满座。

谁又能想到,税家几代人都是熬羊肉汤的好手。66岁的税丕国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爷爷会熬羊肉汤,不过爷爷不是开店的人。父亲以前曾开店熬汤,但因为过去经济相对匮乏,羊肉卖得不多。税家的厨艺属于祖传,没有食谱,只有经验和心得。

“准确地说,鲫鱼只是提鲜,汤色奶白需要的是大骨。”在税丕国看来,熬煮一锅味道纯正香浓的羊肉汤,没想的那么简单,汤里要下鸡肉、鱼肉和猪大骨,还要有羊骨甚至羊头,祛味其实主要用姜,香料还在其次。

把食材全部炖煮,用大火架上高压锅,熬煮至少1小时,才能让清淡的白水激发出奶白色的浓稠,“杀”出羊肉的鲜香。所选食材油荤少,适合烫煮青菜,若熬煮时间不够,汤色会寡淡,也少了滋味。

图片

独门秘方究竟是什么?税丕国讲了一句让人听不大懂的话——羊不离草。

税丕国的羊肉汤里用了几种草,所用之草并不少见,乡下、山上随处可见,但具体是哪几种,税丕国只愿意透露其中一种,那就是丝茅草根。这些草在熬汤时加入其中,有为汤水增香提味的奇效。

那羊肉汤有膻味该如何拯救,放山楂还是下黄酒?税丕国连连摆手,“错喽、错喽,没得救,因为选羊这第一步就错了。”

税丕国说,自家小店之所以能坚持这些年,因为他对食材有着一丝不苟的严选要求。17年来,店里都只选用泸州本地黑山羊,多来自叙永分水,均由他亲自挑选。多年经验得出,几种羊坚决不选,一就是长得像母羊的公羊,他说这种羊就是名副其实的“阴阳脸”,其肉质膻味特别重;另外一种是下过羊崽的母羊和配过种的公羊,其膻味也难以去除。

不是内行人,税丕国的“厨艺经”实在难懂。当点缀着青白小菜的汤锅上桌,肥瘦相间的大块肉连着Q弹的皮,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肉的绵软、脆口绵韧的羊肠、羊肚,谁又能拒绝这一锅的温柔软润、鲜香滑嫩的享受。

图片

配料里的茼蒿菜、豌豆尖找人专门种

鲜辣椒剁碎加盐存坛,第二年才上桌

家住忠山路二段的老食客陈永义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羊肉汤锅饭馆就出现在泸州,大多是隆昌来的主厨。记得当时,大山坪一家“邱大汉羊肉馆”,曾引领过一阵本地羊肉汤潮流。

那个年代,泸州本地养羊的不多,当时农村有句老话,“猪吃杂粮,羊吃草,养不起猪的人才养羊”。

冬至时,偶尔也有人宰羊卖,大都从古蔺山区运来。普通人家因为不太会做羊肉,买的人也远没有现在多。偶有专门宴请宾朋吃羊肉的人,把乡下送来的整只羊送到餐馆里,请大厨专门做。那时候的羊肉汤锅,在市场上有些奇货可居之感,寻常人家看得比较精贵。

“最开始八九元一斤的活羊,做成汤锅羊肉卖40一斤。如今95元一斤,冬至涨5元,有人十多年间都来光顾,我不想得罪老熟客。”税丕国的小店坚持多年,他有自己的执着,小店里羊肉、熬汤、蘸料、配菜都做到亲力亲为。

鲜辣椒、茼蒿菜、豌豆尖,他都找人专门种,辣椒酱用的菜籽油,也是自家种的菜籽榨的油,当年鲜辣椒剁碎加盐存坛,用菜油封口闭气保存,第二年再拿出来用,这样的辣椒酱鲜香多过辣口,能让每桌自助的蘸料永远都保留一种口感,17年来未曾变过。

66岁的主厨,凡事亲力亲为,也需要未雨绸缪。

税丕国一家到黄舣买房定居后,他重拾起手艺,而后开了这间店。多年间,来求问做羊肉方法的人不计其数,也有人诚心交钱拜师学艺,他也愿意教,可惜学徒总学不会。因自家经营店需要,早年间自己亲自宰羊无数,说认羊、懂羊也毫不为过。他对选羊拿捏很有“平仄”,一只羊养了多久,圈养还是散养,用手捏捏皮毛、看看羊蹄就能判断一二。针对羊身上每个部位的肉,都能判断出炖煮的时长,短时10分钟即可,长煮最多半小时,均有分步骤、卡时间的严格要求。他曾耐心教过徒弟去认羊、去守火,可徒弟学了很久,就是摸不着门路。如今,他的儿子也跟学做羊肉,但个中技法也不见得都能掌握。

图片

店虽小能迎客

鲜辣椒剁碎加盐存坛,第二年才上桌

把每桌菜做好后,税丕国喜欢忙中偷闲在店里来回走动,与老熟客摆摆龙门阵。偶尔起身去保鲜柜那边,端来一盘羊脑倒入锅中,客人笑着频点头,心知肚明这次是“赚到了”。

羊全身都是宝,胜在性平而温补,一碗汤下肚,暖胃暖心。税丕国的羊肉汤锅饭馆也有自己的“暖心”待客之道。小店常年有泸州城区的来客,有人专门预定羊前蹄和羊胎盘,有人偏爱羊眼、羊肝或只吃羊排,所谓“各宝入各眼”,税丕国也十分乐于做个“献宝人”。他说,这也算得上是对熟客的一种偏爱。

有人给他推荐过冷冻羊肉,价格便宜些,供货量也很足。有人曾计划给他在主城区租一间大店面,请他去开分店,他思索后觉得这些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和泸州好多老厨一样,税丕国并不急于求变,他喜欢自己的小店,喜欢在熟悉的镇街上守着客人,守着自己的汤锅。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一过,羊肉汤锅店就会迎来售卖的好时机,进入冬腊月更是迎客高峰,税丕国的店内,生意最好时一天能卖出3只羊,冬至当天少说也能卖出10只。有的客人从泸州去杭州、去北京,也来打包几十斤羊肉装汤带走。

每年冬至那天,税丕国会在镇上请10多个人来店里帮忙,像平常那样,提前一天准备好所有的羊肉、羊杂和羊血,半夜亲自守着灶头。即便如此,也可能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食客王先生就说,“好吃,就没那么多讲究,去年忙不赢那会儿,我就自己去厨房洗菜去了。”

一锅羊肉汤,精心熬煮的每一步痕迹都能看见,因为有了用心做菜的人,才有了食客往来的长久。

图片

END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杨理 燕伟民
编辑丨郭建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审核丨刘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