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是怎样炼成的(四十六)—韩信

 追梦文库 2022-11-20 发布于天津

一、胯下之辱

韩信是个孤儿,虽家贫但爱读兵书,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钻研学问上,没有时间去从事挣饭吃的劳动。有一段时间,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日子久长了,亭长的妻子不高兴,不给他提供食物。他生气地离开了。

文章图片1

没办法,来到城下河边钓鱼。一位洗衣服的大婶看他可怜,便将带的饭分一半给他。他很感激,对洗衣服的大婶说:

'吾必有以重报母。”

大婶听到他这样说反倒不高兴了,回他道: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的这个样子在当地传开来,人们大约将他看成了'二流子”。就连淮阴城里屠户的孩子都看不起他。《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岀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文章图片2

天下大定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归乡。《淮阴侯列传》中写道: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胯下之辱'这个成语便成了'隐忍不发”的代名词,也成了能忍受屈辱而成就大事的象征。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韩信早年的遭遇,不期然地因应孔孟之道。

韩信的故事还暗合老子的以德报怨的道德思想。他有恩必报,赏赐了漂母和亭长金钱;但并未有仇必偿,而是赏赐那个辱他的少年以官职。说明他的修养很符合儒、道之标准。

文章图片3

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项梁起兵渡淮,韩信光荣参军,此时他'无所知名”,仅仅是个士卒。项梁死后,他归了项羽,干到了郎中,也只是个扛长戟和大旗的仪仗队员。他多次为项羽献策,但项羽看不上他,不采用。刘邦入蜀汉时,他从楚军跑出来投了汉军,也没有什么名气,给了一个'连敖'的官职。此一时期,他犯法当斩,他们那伙人已被斩了十三个,轮到他时,他仰视看见滕公,说道: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滕公听到说话有大气魄,相貌又壮伟,便释放了他,与他深入交谈,觉得很有见地,便推荐给刘邦,封了他一个治粟都尉,也未引起重视。

韩信找了个机会与萧何交谈,萧何发现他是个军事奇才,瞄准了他。

刘邦率众来到汉中,就任汉王时,将卒大部分是东边人,思念家乡,不安心于蜀汉,纷纷开小差。韩信估摸萧何已向刘邦多次举荐了他,但不被重用,觉得没希望,也跑了路。

文章图片4

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来不及与刘邦打招呼,便骑马追去了。《史记》中这段描写很有趣,录如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以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待到夺取天下,韩信与陈豨合谋反叛,内外呼应。刘邦率大军离开京城去剿灭反叛者陈豨。韩信在京城准备谋反的事发。吕太后召来萧何问如何擒拿韩信。萧何出的主意是:

'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历。这个故事写的是韩信,其实突岀的是萧何。'成也萧何”,是说萧何慧眼识才;'败也萧何”,是说萧何棋高一着,韩信不是萧何的对手。

文章图片5

三、骄狂、高冷、不忍

既然说韩信不是萧何的对手,然刘邦的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韩信打下的。这又怎么解释?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韩信在军事方面当时无人匹敌,但他不是通才,其他方面并不出色。他自己对此认识不足,以为比别人高明,产生骄傲情绪。这是他的一个致命因素。

韩信第一次被人告谋反,刘邦只是将他逮回了京城,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留下了性命,但他并未觉悟。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议论诸将能与不能,韩信流露出瞧人不起之意。刘邦问道: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受,非人力也。”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韩信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远远超过了刘邦,但在'善将将”这个方面,韩信又甘拜下风。但他这样直言不讳地流露自己带兵'多多益善”的优势,是有些骄矜,会引起刘邦对他的不满。

文章图片6

这种骄矜,面对皇上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其他将领,就会放大为骄狂和高冷。史书中写道: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降、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以哙等为伍!'”

据说,聪明人有三个等级,末等者只能看到他人的愚蠢,看不到自己的愚蠢;中等者既能看到他人的愚蠢,也能看到自己的愚蠢;上等者既能看到他人和自己的愚蠢,又能和愚蠢的人打交道。

韩信羞于和樊哙等人打交道,看来他还不是上等聪明人。而且他的忍耐心也没修到至高境界,当初能忍了胯下之辱,今天为什么不能忍樊哙之流?

韩信第二大致命问题就是功高盖主,引起主人的忌惮。在他攻打下齐国,做齐王时,蒯生就曾向他讲到了功高盖主、尾大不掉的后患: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危,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蒯生之意是让他自立门户,与项羽、刘邦鼎立而三,平分秋色,逐鹿中原。但他不予采纳,表示要追随刘邦。既是这样,天下安定后,你就应该向张良那样,激流勇退,做寓公安享荣华富贵。如果还有野心,欲行不轨,则死期就到了。

文章图片7

四、战略眼光与战绩

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开始考察他的战略眼光。韩信从项王的为人入手分析: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这个分析很精辟,指出了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指出他选择都城缺乏战略智谋,指出他背怀王、杀义帝的人心丧失,指岀他所过无不残灭的暴行。最后指'其强易弱”的本质,鼓起了刘邦夺天下的勇气。

至于第一步怎么做,韩信也做了具体分析:

'三秦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平定三秦之后,随之出关,各诸侯又纷纷归降刘邦。但汉军在彭城一战失败了,诸侯又复降楚。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国,他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俘虏魏豹,定魏为河东郡。

接着,韩信东下井陉攻打赵国,采用虚张声势和背水一战的方法,大破赵军,生擒赵王歇。

然后,先声夺人,和平解放燕国。

其后引兵攻打齐国,在雍水利用龙且军半渡水的时机,打败龙且军,平定齐国,韩信做了齐王。

最后,韩信与几路大军汇合,在垓下彻底消灭项羽,为刘氏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章图片8

五、天下属谁,唯在韩信之倾

韩信曾说:项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这样一来,无形中打击了激励属下进取的动力,谁还替你卖命?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伸手和刘邦要官,派人向刘邦说:

'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当时,项羽正在围攻刘邦,急得刘邦火烧眉毛。看到韩信使者送来的信,破口大骂:

'吾困于此,日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一看这个情形,心中明白了八九分,附在刘邦耳旁说: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生变。”

刘邦这人反应极快,立即悟岀得失,因而又骂:

'一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刘邦派遣张良郑重送去立韩信为真王的委任状,并督其出兵击楚。

当此之时,项羽也派人来游说韩信,请他站到项羽一边。来人说道: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文章图片9

项羽的游说失败了,因为他舍不得在韩信身上投资,便棋输一着,临时抱不上佛脚。韩信回绝说: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韩信的表态是真诚的,他被刘邦的情意深深打动,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命,成就天下。但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能力太强势了,超过了主子,刘邦不得不时时防备着他。

垓下项羽兵败,刘邦袭夺齐王韩信兵权,徙齐王为楚王。这个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楚地私藏项羽亡将钟离昧。刘邦借此由头抓捕他回到京城,降为淮阴侯。

韩信没觉得刘邦已是宽宏大量,而认为刘邦无情无义,说道: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抱着这种怨恨的心理,与陈豨密谋造反,事情败露被砍了脑袋。

历史有惊人的重复。那一个个军功卓越的将帅总是觉得主人对不住他,因不满而不轨,终落殒命灭族的下场。岂不惜哉!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