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春秋时期,第一强国无疑是晋国。称霸长达140年,春秋第二强国楚国称霸只有三年,春秋第三强国齐国称霸约30年。这三个国家属于第一梯队的一等强国。 第二梯队的准一等强国有吴、越、秦。 二等强国有四个:郑国、宋国、鲁国、卫国。 三等小国有陈、蔡、曹、许等。 四等不入流弱国有滑、六、英国。 在春秋时期,是二等强国中,最令人惋惜的是郑国。在郑庄公时期,本来有希望进入一等强国之列。但郑庄公没有战略眼光,不知道尊王攘夷之重要。与周天子结怨,一箭射中周天子的肩膀。这一箭射终结郑国的崛起之路。使郑国永远沦为二等强国。 郑、宋、鲁等二等强国的特点是,不具备争霸实力。若国君非要去争霸,则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如宋襄公)。 二等强国虽然不具备争霸的实力,却有较大的发言权。虽不能争霸。却可以与争霸的强国讨价还价,甚至能在一些中、小规模战役中,战胜一等强国。 例如:齐国成为霸主前,齐宋联合攻打鲁国。鲁庄公当时有才干。三次战胜齐宋联军。 后来郑国也在两次中等规模战役中,两次战胜楚国。 当然,在大规模战役中。二等强国根本无力与一等强国较量。 春秋前期的关键二等强国是鲁国。宋国发生饥荒,鲁庄公救济宋国。宋国国君痛哭流涕,悔恨不该跟随齐国与鲁国为敌。在宋国的调停下,齐鲁结盟。齐鲁结盟,是齐国称霸的一个里程碑。 从春秋中期开始,郑国成为二等强国中最关键的。 由于晋国的崛起,楚国若想与晋国争霸,除了陈蔡两个三等小国外,必须有郑国的支持,才能挑战晋国的霸权,且只有两成胜算。 在大规模争霸战中,楚国唯一一次胜仗泌之役战胜晋国后。不等于楚国成为霸主。只有征服宋国,才算真正胜利。 楚国继续攻打宋国,宋国坚守数月。晋国忙着消灭境内的赤狄。没有派兵救援。宋国投降,与楚国结盟。楚国成为霸主。大会诸侯于蜀。 之后晋国国力越来越强。晋国先是鞌之战中,打败齐国,瓦解了齐楚同盟。又在麻遂之战中打败秦国,瓦解了秦楚同盟。【这两次战役都属于晋楚争霸战,而非齐晋、秦晋争霸战】 晋厉公时,郑国已经投靠晋国。郑国还伐楚国,取新石。楚国为挑战晋国霸权。把汝阴之地割让给郑国,请求与郑国结盟。 楚郑联军在鄢陵之战中惨败给晋国。从晋厉公开始,晋国成为超级霸主。晋悼公时,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国力、威望达到鼎盛。郑国与晋国成为铁杆同盟。 失去了郑国的支持,楚国完全失去了挑战晋国霸权的能力。 其实,宋、郑、鲁国原本就属于二等强国。在春秋末期,国力没有增强,实属正常。 吴越二国在春秋之时,国力远在郑、鲁之上,却早早被灭国。吴国在春秋后期被越国所灭。越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还是战国初期四大强国之一,却被楚怀王所灭。这才令人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