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发力架构——线性发力

 通心菜 2022-11-20 发布于广东

人体发力方式有三种:线性发力(即链条式发力)、杠杆发力、旋转发力。

线性发力是一套发展完善的技术系统,之前所有的乒乓球技术都使用这种发力方式。线性发力是指身体多个部位通过肌肉的收缩以关节为转轴按先后顺序转动所产生的线性力量的叠加,以这些关节为点用线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发力链(动力链),所以也叫链条式发力。

发力方式是组成技术系统的框架的指导原理,后面所有添加的技术元素都在这个框架内也必定附合这个原理。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发力式,只是在40+大球时代遇到了点问题。

一、科学性:它的发力重心在胸前(即中丹田)。人站在球台前,发力重心高于球台,所以最佳的击球时机是球的上升期,直拍以手的快速和灵活找到球的上升期进行击球,同时可利用上身的重心下压,所以打起快速直拍优于横拍。这种打法重点是节奏快(不是力量大),快是因为发力链短,所以台内球和半出台球单通过收臂发力就能快速进攻。使用颗粒胶皮者必须是这种发力方式。(图1)

  

二、合理性:自然是因为日常活动都是使用这个用力方式,比如拿筷子、掷头头、推车等都是线性用力,都是以手部用力为主,手是使用最多最灵敏的,无论是摆、搓、挑、打等都可以做到快速且准确。

三、最强补丁:拉球。拉球是线性发力方式打出弧圈球的动作描述。这个“拉”字是用得相当贴切的,即施力点在上方(胸前)受力点(球拍击球)在下方。它是快攻打法为解决进攻下旋球而出的补丁,后而进化成主要进攻手段。拉球的动作流程是蹬腿——转腰——收臂,当然这只是对大的主要身体部分描述,高级技术是在这几步做到后再叠加细节。蹬腿和转腰目的是为了驱动上半身,主要发力还是以胸前为发力重心向前移动并转动,即为高发力重心方式。而全弧圈球技术使用人体重心为施力点,击球时受力点通常在上方,那么这样的动作叫拉球就不贴切了。(图2、图3)

  

四、遇到的问题

线性发力最大化的体现是从脚、腿、腰、肩、臂、腕形成一条发力链,由下向前向上对力传递和叠加,这同样是一个发力先后序列。在力未释放前的所有环节都必须是固定的肌肉是收紧的,否则就会出现击球无法或者动作变形而失误情况。40+大于时代球速和旋转变慢,为得到高质量的进攻效果,要有大的力量就需要长的发力链,并且多出现中远台相持球,由此问题就显现了。

1、发力链长即全身动作幅度大,回复性还原难;

2、发力先后序列多,放松性还原难;

3、在中远对攻相持中力的功率低:线性发力的双腿只要作用一是取位,二是驱动上半身,主要发力还是转腰带动转肩,然后是手的力量。中远对对拉时球通常会低于球台,那就是每次拉球都需要双腿驱动上半身发力重心上移,然后现下降进行二次拉球,如此体能消耗很大。

20221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