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山村反复收到诡异信件,41年来无人领取,背后真相如何?

 唯我英才 2022-11-20 发布于河北

这天早上,邮差骑着单车来到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收发室,他负责送这一片的信件已经四十多年了,每天都会把新到的信送过来。

打水回来的小刘(化名)看到邮差,招手让他等一等,邮差和小刘也算是熟识,看他的左手包着纱布,问了几句。

小刘没有回答邮差的问题,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给他“退回去吧,没人领的”。

邮差接过这封信,诧异道“这个不是昨天才到?怎么就退回去了”。

图片

小刘脸色古怪,从邮差的手中夺过那封信直接塞进他的包里,“赶紧退回去吧”。

邮差皱起眉头,这不符合规定,小刘却不愿意再收这封从云南寄来的信,“都寄了41年了,一直都没人来领,这封肯定也不会有人来领的”。

小刘边说边推着邮差往外走,邮差一脸莫名其妙就被推到了门口。

几个路过的村民看到邮差,乐呵呵地打着招呼,邮差把那封要退回去的信装好,村民眼尖看到了,凑上来问“你要把这个鬼信退回去啊?”

邮差顿住脚步,“什么鬼信?”他板起脸让村民不要乱说话,这些都是正经的信件。

图片

村民神神秘秘地把邮差拉到树荫下,和他说了这封信没人敢领之前发生的事情。

“鬼信”

1973年的小刘还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在夹江县的收发室负责接收一些信件,等老乡来领。

第一次收到这封是从云南寄来给“杨远清”的时候,小刘疑惑了下,这附近好像没有叫做“房修公社顺河大队”的地方,但他没有在意,像往常一样等人来领信。

这一等就等一个多月,这封云南的信被压到最底层,小刘已经忘记了这封信的存在,直到打扫卫生时看到时才想起来,“怎么还没人来领?”小刘自言自语道,要是再没人来认领,下次邮差来就让退回去了。

图片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过了41年,已是中年的小刘每次收到这封寄到“房修公社顺河大队”的信已经见怪不怪,他熟练的从抽屉里把之前攒的十多封信给邮差,“这些可以退回去了”。

邮差翻看着这些信件,这41年来,他每年都会送2-3封过来,可一直没人来领,邮差将信塞回包里,无奈对小刘说,“也不知道这信写了什么,居然连续寄了41年,哪怕被退回去还依然再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刘停住手中的笔,不好奇是不可能的,这些年来他有好几次想要看看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寄信人一直写信。

图片

小刘瞧周围没人,偷偷把刚到的信放进了口袋,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但小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封无人的信偷偷看一下也没事。

他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手捏住信封口,刚想撕开时,小刘“哎呦”叫了一声,信飘落到了地方,小刘捂着受伤的手抬起头,树上的果子熟透了,掉下来恰好砸中了他。

原本是一件巧合的事,小刘却觉得毛骨悚然,按照常理来说,一封信地址没错,多年没人领,那估计是那个人已经去世了,想到这,小刘吓得双腿颤抖,惊恐地看了眼地上的信,“见鬼了”。

图片

村民拦住吓坏了的小刘,将他送到了卫生站,小刘惊惧惶恐的说出了这件事。

村民们都知道这份信的存在,只是没想到小刘会大胆的拆开他,如今听到这么巧合的事,村民都觉得不吉利,让小刘不要再说,又把掉落的信找回来放好。

至此,这封从云南寄来无人认领的信便被称为“鬼信”,成了村民的忌讳,谁也不愿意再提。

2014年,四川乐山市夹江电视台的记者刘佳在一次下乡的采访中,偶然听说了“鬼信”这件事,他是不相信有什么“鬼信”的。

但村民却认为,这封信几十年都没人来收,这个收信人肯定已经不在了,这封信就是寄给死人的,是不吉利的。

图片

刘佳决心要调查清楚这件事,一个人能连续41年写信寄过来,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寄信人

刘佳想,既然找不到收信人,那就找寄信人。于是他委托了《下一站幸福》情感栏目,希望能帮忙找到寄信人。

由于信件已经全部退回去,新的信件也没再寄来,刘佳只能凭借记忆回想村民口中的地址,“云南省临沧市……”,刘佳顿了顿,他想不起接下来是什么镇,随即说道,“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那个村叫做半山坡村”。

半山坡村这个名字太独特了,栏目组在网络很快就搜索出来了这个村庄,但它是叫“半个山村”。

图片

半个山村位于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勐(měng)捧镇,被群山环绕,地处偏僻,靠近缅甸果敢县。

这里的人会和四川夹江县的杨远清有什么关系呢?

栏目组一路辗转来到了镇康县,在宣传部李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在半山腰的半个山村。

村民看到栏目组觉得新奇,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跑来看,他们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扛着摄像机拍摄的人,没想到如今在村里也能亲眼看见了。

图片

“村里来记者了”,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吹遍了半个山村的每一个角落。看着聚起来的村民,记者问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叫“杨友富”的?”

一位带着帽子的大哥回答了记者,“是一个寨子的人,已经快100岁了”。记者喜出望外,急忙问道,“能带我们去找他吗?”

记者跟着他来到了杨友富的家,二层的小楼对面是土房子,一新一旧对比明显。

早就得到消息的杨家人站在门口,他介绍自己是杨友富的孙子——杨文兵,他面对记者显得有些拘束,他双手一会交叠在腹前,一会背在身后,“我带你们去找我爷爷吧”。

图片

记者跟着杨文兵走上楼梯,据杨文兵说,爷爷平时就喜欢坐在走廊,遥望远处的大山,半天都不会说一句话。

话音未落,记者就见到了坐在角落的杨友富。

杨友富身材消瘦,他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左手夹着烟,见到记者来,他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歪着身子想要撑着藤椅站起来,杨文兵快走几步过去扶他起来。

记者弯下腰和他介绍了自己,杨家其他人给记者拿来了凳子,杨友富坐在藤椅里,眼神清明的看着记者,似乎在等她先开口。

图片

记者直白地问了第一个问题,“您认识杨远清吗?”

杨友富眼里的光暗了暗,他摇头说道,“我有一个儿子叫杨云清”。

记者纳闷了,难道是收信人写错了?她又继续问杨友富是不是一直往四川乐山的夹江县写信。

听到这个地名,杨友富明显有些激动,他的身子微微朝前倾了点,声线颤抖的说,“是我寄的,可是这些年一直退回来”。

记者对杨友富表示,他寄去四川的信因为地址错误,所以一直被退回来,现在他们就是来帮助杨友富找人的。

图片

杨友富又靠回了椅背上,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经过杨家人的讲述,记者才明白杨友富和杨云清的关系。

1942年,在油菜花开遍山野的春天,杨友富告别了妻儿加入了中国远征军,和大部队从四川坐火车到了云南马街,靠着一双腿走了几天后到达耿马县和日军作战。

1944年,杨友富从缅甸穿越森林来到了云南省镇康县勐捧镇,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累瘫在半个山村村口。

图片

当时,半个山村几乎与世隔绝,杨友富在村里娶了现在的妻子戴巧地,如今96岁的他已经是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靠编篾(miè)子的手艺养活了6个儿女。而杨云清是杨友富在参军之前遗落在四川老家的儿子。

那现在杨云清在哪呢?

寻找收信人

为了能尽快找到杨云清,栏目组将他的信息发布各类寻亲网站上。

2014年5月3日,寻亲志愿者阿琪在微博发布了一条“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的信息,许多媒体纷纷转发,一时间为杨友富寻亲的消息传遍了四川夹江县。

图片

据杨友富和杨家人说,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还能联系到杨云清,曾经和他通过信件,杨友富知道杨云清有一个女儿时,给孙女寄了婴儿鞋。

但从1973年开始,他们就再也没有联系到杨云清了,每次寄出去的信隔几个月就会退回来,杨友富再继续写,继续寄。

杨友富想过要去四川夹江县找杨云清,可家里太穷了,出去一次的花费够得上全家人的开销,杨友富最终没有去。后来儿女们长大可以赚钱后,杨友富却老了,他身体不好,走不了太远的路,四川之行成了杨友富的一块心病。

经过志愿者们10多天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杨云清。

图片

原来杨友富信封上的“房修公社顺河大队”改成了“顺河乡龙兴村”,再加上他笔画不清,让人误以为是“杨远清”,所以一直没能找到杨云清。

当记者见到72岁的杨云清时惊讶了,他和杨友富长得特别像。清楚记者来意后,杨云清沉默了,记者的心咯噔了一下,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在记者几番劝说下,杨云清才同意去《下一站幸福》的现场。

杨友富得知找到杨云清后,激动地从藤椅上站起来,他颤颤巍巍地往房里走,打开衣柜,左摸摸右瞧瞧,他急的不行,“要穿一件好一点的去见他”。

图片

杨家人给杨友富拿出了一条崭新的外套,杨友富像个孩子一样穿在身上,他等不及想要去见一见分离72年的儿子。

可杨家人顾及杨友富的身体状况,几番商议后,由孙子杨文兵去现场见杨云清,再将他带回来。

杨友富紧紧拽着孙子的手,嘱咐道,“你一定要带他回来”。

72年前

在演播室里,杨云清被儿子扶着走上了舞台。

坐在沙发上的杨友富云南儿女坐不住了,跑上前来握住杨云清的手,哽咽地喊了声“大伯”。

图片

杨云清没有说话,将手从他们的手中抽开,让儿子扶自己去另一边的沙发。

在场的人都觉得诧异,这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说道,“这是你在云南的亲人,他们现在想带你去云南跟父亲见面,你愿意去吗?”

杨云清没有犹豫的直接说,“不愿意去”。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在了杨友富云南儿女的心中,他们不明白杨云清为什么不愿意见父亲。

图片

杨云清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不愿意去见杨友富,即使这可能是父子之间的最后一面,杨云清也不愿意。

在现场嘉宾的追问下,杨云清才说出了原因。

原来,当年杨友富走后,他的母亲便气疯了,每当到油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杨云清的母亲就会疯疯癫癫地满山跑,见人就指着骂,有时候还会动手。

杨云清回忆起当年,眼眶里闪着泪花,“那时生活困难的很,有时候三顿饭都没得吃”,杨云清饿着肚子想念在远方不知生死的父亲,他想,或许有父亲在,他就不会饿肚子了。

图片

杨云清的童年很苦,小小年纪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找吃的。

几十年前,杨云清意外收到了杨友富寄来的信,他当时很高兴,却在信中得知父亲在云南娶妻生子。

杨云清问了杨友富一句,“你要回来吗?”他是有期待的,他希望杨友富能回来弥补他缺失了几十年的父爱。

可杨友富的回答泯灭了杨云清的期待,“我不回来了”。杨云清对父爱的渴望转变成了怨恨,他再也不想见到杨友富。

图片

现场的嘉宾劝着杨云清,即使杨友富伤了他的心,可毕竟是血浓于水的父亲,更何况杨友富已经96岁了。杨云清垂头听着,并不表态。

此时,杨文兵突然拿起话筒,对杨云清说,“大伯,我出来的时候,爷爷一直叮嘱我,要把你和大妈(杨云清亲生母亲)带回去”。

正说着,一直坐着的杨友富的云南儿子忍不住了,走到杨云清面前抱住他,“哥哥,回家吧”。

杨云清瞬间红了眼,他抹去溢出的泪水,跟着杨文兵等人去到了半个山村。

图片

团聚

5月14日凌晨2点,半个山村灯火通明,山里的空气夹杂着寒意,可杨家人却感觉不到冷,他们在村口翘首以盼,在家里的杨友富提前换好了衣服,戴上了军帽,胸前挂着奖章。

杨云清一家6口坐在面包车上,经过了90分钟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半个山村。

杨友富云南女儿一家迎了上来,扶着杨云清往家去。

自从得知杨友富找到杨云清之后,云南的杨家人显得非常兴奋,对于他们来说,杨云清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大哥,和他们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图片

杨友富坐在房里,他听见门口传来动静,急切地往门口去,迈过门槛,杨友富就看见向他走来的杨云清,眼眶唰的就红了,“你来了”。

杨云清哽咽地喊了一句“老汉”(意为爸爸),话音未落就被杨友富抱在了怀里,迟到了72年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他的孩子,怎么都不愿意松手。

杨云清满腔的话变成了干巴巴的“身体健康”、“百岁长寿”等祝福,他怀抱住杨友富的手出卖了他此刻激动的心情。

父子俩谁也不愿意先松开手,杨友富红着眼说道,“我想念你啊”,杨云清的泪水划过了皱褶的脸庞,他率先松开了父亲,偏头擦掉泪水。

图片

这一晚,父子俩睡在一块,杨友富在云南待了太久,说的都是云南话,杨云清说的则是四川话,父子俩不停地说话,哪怕听不懂也继续说,像是要把72年的话在这一晚补完。

杨云清在半个山村待了4天,他每天都和杨友富待在一起,即使云南的弟妹带他出去转转,不到半小时,杨云清就想回去找杨友富。

5月16日,杨云清因为挂念家里的农活,不得已和杨友富说了再见。

杨友富紧紧抱着杨云清,念道“你一定要再来看我啊”。杨云清点头答应了。

图片

这次杨友富的云南儿子和杨云清一起回四川顺河乡,他要给杨友富拍一些家乡的照片、带一瓶家乡的水、挖一捧家乡的泥土回云南。

临走前,杨友富拉着杨云清拍了全家福,他拽紧杨云清的手,一直让他记得回来,杨云清笑着说,“会来和你一起过年的”。

杨友富依然不松手,他喃喃道“我身体不好了,回不去了,你下次要带孙子来给我看看”。

图片

杨云清没再说话,只是握紧了杨友富的手。

车子将杨云清一家带离了半个山村,杨友富又坐回到走廊的角落里,他点了一支烟,继续望着遥远的大山,那一边是他儿子杨云清的家。

参考资料:

[1]下一站幸福片段(1)(2)

[2]华西新闻系列报道 (1)(2)20140516-19

[3]四川在线 《96岁抗战老兵寻回73岁儿子 曾为孙女寄婴儿鞋》20140517

[4]中国共产党新闻 《96岁抗战老兵微博寻亲 73岁儿子第一次叫出“爸爸”》20140515

[5]百度百科 杨友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