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会议,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根据宪章内容,中、美、苏、英、法这五个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最大的国家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简称“五常”。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 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新兴国家试图也加入“五常”的席位,例如南亚大国印度。此前有印度网友在国际论坛上发问:中国为何被称为军事强国?又为什么位列“五常”?对此众多国外网友回答:中国只是把“五常”中的其余四强都打了个遍而已,而印度似乎忘记了中国对它的教训。 英国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但在百年后的1949年,试图重演“炮舰外交”的英国人遭遇了解放军的迎头痛击。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百年屈辱史 1949年4月,百万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奋战。此时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寄希望于外国列强,便和英国政府暗地商议,出动紫石英号、伴侣号、伦敦号等英军战舰部署于长江中线,试图以舰炮阻拦解放军的渡江作战。 英军舰炮威力奇大,一门舰炮的火力甚至足以压制当时解放军的一个炮兵连。但毛主席亲自电令前线: “若英军战舰执意阻拦我军,我军可直接开火反击。” 在解放军奋起还击之下,骄横的英军战舰被解放军数十门野战炮集火,重伤搁浅,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当场阵亡。 英军“紫石英号”战舰 英国当局没想到解放军竟然如此果决,顿时慌了手脚,这才急忙将被打得灰头土脸的英军舰队撤回。从这次事件后,英国丧失了此前在中国超然物外的地位,只能以平等的身份与新生的共和国交往。 法国 二战结束后,法国自持“五常”身份,试图恢复在东南亚的殖民势力,越南首当其冲。1946年,越法战争爆发,法国出动10万海陆空兵力大举入侵越南,而新生的越南军力薄弱,只能向最早承认越南政权的中国寻求帮助。 毛主席认为,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历史应当被彻底终结。因此同样新生不久的新中国发起了援越抗法运动,不仅为越南提供了大量军需品,还派出陈赓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来指导越军将领作战。 50年代的援越抗法热潮 在陈赓等中国将领的帮助下,越军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直到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歼灭了1.6万法军精锐,令法国无力再战。值得一提的是,指挥这场奠边府战役、被西方媒体称作“奠边府之虎”的越军大将武元甲,正是陈赓教导出来的学生。 武元甲对陈赓的教导极为感激 美国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战事,朝鲜人民军以强大武力试图完成南下统一大业。韩国当局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只能向背后扶持自己的美国求助。 美国为了所谓“东亚反共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也不惜出动重兵,在半岛的仁川发起登陆作战,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然而,解决韩国之围的美军并不收手,反而继续与韩军北上,试图将战火燃烧至中朝边境。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 此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国内百废待兴,许多人都对超级大国美国感到畏惧,因此认为不应出战,唯有毛主席以远大的战略眼光拍案定下了“入朝作战”的决定。在彭德怀挂帅的情况下,新中国先后派出百万志愿军,在朝鲜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血战。 1954年,认识到击败志愿军无望、且国内反战声音高涨的美国不得不中止这场“愚蠢的战争”,与中朝代表签署了停火协议。签署协议的美军司令克拉克哀叹道: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获胜条约上签字的美军指挥官。”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 这场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拔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从此令世界各国均不敢小觑中国。后来越南战争爆发,中国要求美机绝不得飞越北纬17度线,美军迫于中国威慑,只能在长达20年的越战中严格遵守这一底线。 苏联 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逐渐抛弃了国际共产主义,转而发展大国沙文主义,多次表露出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这使得中苏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而珍宝岛作为一个恰好处于中苏边界处的江中岛,成为了中苏矛盾最终爆发的导火索。 珍宝岛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 1969年,小股精锐苏军在未经中国许可的情况下悍然登上珍宝岛,试图武力驱逐在此驻扎的中国边防战士。但他们的图谋并未得逞,反而在中国边防军的反击下伤亡惨重。恼羞成怒的苏军当即派出了装甲力量登岛,使用当时苏联最强大的T-62坦克进攻珍宝岛。 珍宝岛战役中的边防军人 而中国边防战士在反坦克火力不足的情况下机智应对。他们将反坦克地雷裹上白色塑料袋,埋在冰天雪地里,果然令毫无防备的苏军坦克重伤,履带被彻底炸断,整车陷入瘫痪。 被中国缴获的苏军T-62坦克 最终,徒劳无功的苏军不得不撤离珍宝岛,临走时还将来不及带回的重伤坦克沉入乌苏里江中。而中国边防战士后来通过机械打捞令这辆苏军T-62坦克重见天日,它如今就摆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作为苏军被中国军人击退的铁证。 总结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到,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对于任何外部侵略势力都秉承零容忍的态度,解放军随时枕戈备战,应对一切来犯之敌。因此,中国作为“五常”之一的地位是不需要任何质疑的,击败过其余“四常”的经历足以说明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