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顺序: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阳系,指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恒星系。 这种恒星系包括8颗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5颗目前能够观测到的矮行星和难以计数的小行星以及其他天体。这些天体都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围绕太阳运动。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只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只是普通而又微小的一个点,银河系包含了千万亿个这样的点;而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仅仅是如尘埃一般微不足道的一粒。 行星分为两类,即大行星和小行星。所谓大行星是太阳系里除太阳之外最大的行星,它们总共有8颗,它们各自有着运行的轨道,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哥白尼时期,人类奠定了对太阳系的认识基础,依据与太阳之间距离的排列,这8颗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太阳5800万千米;最远的是海王星,距太阳45亿千米。 有一道很宽的空间将大行星划分成两类,相对来说,距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行星体积很小,表面是固态的,被称为类地行星;而距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个行星,则相对来说体积较大,表面为气态,被称为类木行星。 与类木行星相比,类地行星的体积要小很多,四颗类地行星加起来也不及天王星的四分之一。包括太阳在内的太阳系家族所有成员,应该都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在火星与木星的运行轨道之间,也就是区分两类大行星之间的空间,是小行星活动的天地。这里散布着一大群小行星,所以也被称为小行星带,它同样也是太阳系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与大行星相比,小行星显得很渺小,它们活动空间的宽度大约从距离地球远一点的地方起到10倍的地日距离止。多数小行星位于四五倍地日距离的位置。小行星数量很多,人类目前为它们所做的编号已经超过一万颗,新的小行星还在不断被发现,所以小行星总共会有多少颗还是个未知数。 卫星也是太阳系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围绕地球运行的月球。卫星通常围绕大行星运行,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这在太阳系是个例外。除了它们,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就像太阳系以太阳为核心,人们通常也以大行星的名字来命名这个系统,比如火星系、木星系、土星系等。火星系包含了火星和两颗卫星,木星系包含了木星、木星光环和5颗卫星,土星系包含土星、土星环和8颗卫星等。 太阳系中还有一个星群就是彗星,它们的运行轨道围绕太阳呈极扁的椭圆形。大部分彗星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近的点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我们也只有在这个时段才能观测到它们。一旦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我们就再也无法找到它们的踪迹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各个星群,太空中还有无数微小的岩石块,我们称之为“流星体”。 它们也在围绕着太阳运行,这或许与小行星和彗星有些关系。这些小石块,我们无法观察到它们,只有当它们意外地进入大气层,才能被我们所看到,于是,人们称之为“流星”。 太阳系中的星系以太阳为中心进行公转运动,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但是我们通过肉眼观测无法得知这个椭圆的离心率。在运行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一点叫做近日点,而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做远日点。 在过去,人们认为太阳正好在这个椭圆轨道的中心,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太阳不是处在椭圆的中心,而是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这个焦点可能距离中心十分遥远。根据焦点到中心的距离,我们能够计算这个椭圆轨道的离心率。以水星为例,水星轨道具有很大的离心率,但是椭率却只有0.02,这说明这个椭圆并不是很扁。如果水星椭圆轨道的长轴被定义为50,那么短轴的长度则为49。我们称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运行的行星为内行星,它们有水星和金星。 而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外运行的行星为外行星,它们包括火星、小行星和外面的五大行星。当一颗行星经过太阳并与太阳同向运行时,我们称之为与太阳相合;行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称为下合;太阳位于行星和地球之间时称之为上合。下合是不会发生在外行星上的,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但对内行星来说,上合、下合都有可能。当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的反方向时,即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我们称之为“冲”。 这时的情形是太阳落下,而行星却在升起,而太阳升起时,行星却在落下。“冲”的现象不会发生在内行星这里。内行星的绕日运行就像是从太阳的一边转到另一边。不管它们处于轨道上的什么位置,到太阳的距离与轨道所成的夹角都称为“距角”。水星的距角最大为25°,因为水星的轨道离心率比较大,所以距角时大时小。金星的距角最大可达45°。 当水星和金星中的某一颗位于太阳的东方时,我们能在太阳落下的西天方向看到这颗星;而这颗星位于太阳的西方时,我们会在日出的东方看到它。水星和金星不会运行到距离太阳很远的地方,所以在黄昏时的东方或拂晓时的西方我们不会看到它们。两颗行星的轨道处于同一平面的现象是不存在的,由一条轨道的水平方向望去,别的轨道与之相比存在高低的差距。 天文学上将地球所在的平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道平面,也被称之为水平位置。其他行星的轨道中心点是太阳,它们都有两个点相交于黄道平面,我们称这两个点为交点。轨道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就是轨道交角。最大的轨道交角是水星的轨道交角,为7°。金星的轨道交角约为3.4°,天王星为0.77°,土星为2.5°,外行星的轨道交角一般都比较小,它的范围在天王星和土星之间。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提丢斯-波得定则,简称“波得定律”,是用来计算太阳系中行星轨道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规则。除海王星之外,其他行星之间的距离都十分符合这一定则。该定则的表述形式为,利用4+0、3、6、12这个形式的数字,得出的数值即为太阳系中各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其中不包括海王星。用这样的公式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在这组数字中没有出现日常使用的长度单位。因为在太阳系的尺度下,用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行星之间的距离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使用地球上惯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太空的问题也显得不是十分合适,于是我们引入了一个更大尺度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日地距离。以这个标准作为单位来描述行星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将表格中的数字除以10,得出的数字就是以日地距离作为标准的各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同时,太阳系中的星系在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时,符合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的一种规律,这就是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的第一条规定,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太阳处于这个椭圆形的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定律的第二条内容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越小,运行的速度就越快。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太阳和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面积是相同的。所以,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运行的速度成反比,距离越小,速度越快。开普勒定律的第三条内容是,行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周期的平方,和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举例来说,如果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另一颗行星的4倍,那么4的立方为64,而64开平方得8,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另一颗行星的8倍。同样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在能够计算出各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后,就能够相应地计算出它们的公转周期。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越遥远的行星,公转的周期就越长。 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这些行星都有十分漫长的公转轨道,另一方面原因是它们的运行速度很慢。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公转的速度为29.8千米/秒,与之相比,海王星的公转速度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一,即5.6千米/秒,但是海王星的轨道长度为地球轨道的30倍,这样一来,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花上160年的时间。 八大行星质量的大小关系: 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 :95.18、平均密度0.70g/cm³) 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天王星(质量8.6810 ±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 1.318cm³) 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 木星(71400),土星(60000),海王星(49400),天王星(25900),地球(6356-6378),金星(6073),火星(3332),水星(2439),冥王星(1200) 体积:(以地球为1,体积1.0832073×1012km³)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1300000 :1317 :745 :65 :57 :1 :0.86 :0.15 :0.056 由此也可以看出木星是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土星次之。 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 塞德娜是我们太阳系中已知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其直径约为1600千米,其轨道呈椭圆形,并且距太阳的最近距离为80天文单位,最大距离为500天文单位,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万年。 塞德娜在其参数特性上与众多小行星不同,其中包括它具有相当不寻常的表面颜色——红色。最近天文学家借助于Gemini红外线望远镜对塞德娜表面进行了光谱研究,在塞德娜表面或许存在水冰和甲烷冰,但数量不多,这表明还需要利用更强大的望远镜作进一步研究。 木星成为太阳系最大行星原因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通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最外层是一层主要由分子氢构成的浓厚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转变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100万巴的高压和6000K的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 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0倍。 由于木星快速的自转,它有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木星云层的图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在木星表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风暴是“大红斑”。这是一个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古老风暴,已经在木星大气层中存在了几百年。大红斑有三个地球那么大,其外围的云系每四到六天即运动一周,风暴中央的云系运动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由于木星的大气运动剧烈,致使木星上也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 木星的两极有极光,这似乎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引力线进入木星大气而形成的。木星有光环。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小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它没有土星那么显著壮观,但也可以分成四圈。木星环约有6500公里宽,但厚度不到10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