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心学牙笔记--第一节 牙髓根尖周病基础知识概论

 慧心学牙 2023-08-12 发布于河南

  第一节 牙髓根尖周病基础知识概论

本节内容:

一  根管治疗主要治疗什么疾病?

二  牙髓根尖周病包括哪些疾病以及临床表现?

三  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是什么?

四  书写病历时应该怎么书写诊断较为规范?

一.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分类

牙髓疾病

(1)正常牙髓

(2)可复性牙髓炎

(3)不可复性牙髓炎

A.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B.慢性牙髓炎(包括残髓炎,闭锁型,溃疡型,增生型)

C.逆行性牙髓炎

(4)  牙髓坏死

(5)牙髓钙化(a 髓石 b 弥漫性钙化)

(6)牙内吸收

(7)已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术中/术后)

根尖周疾病

(1)急性根尖周炎(有症状型)

A.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B.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脓肿)

(2)慢性根尖周炎(无症状型)

A.慢性根尖肉芽肿

B.慢性根尖脓肿

C.慢性根尖囊肿

D.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二.各型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

牙髓疾病分类:

  1. 急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四大痛

    (1)自发痛:自发性及阵发性发作,疼痛性质尖锐, 频率, 强度逐渐提高,后期可发生波动性跳痛;

    (2)夜间痛:夜间较白天剧烈;

    (3)冷热痛:温热刺激可激发或加重疼痛,早期冷刺激明显,晚期化脓坏死后热痛冷缓解;

    (4)放射痛:疼痛不可准确定位,可放射至同侧的上下颌牙,头部,颞部,面部,耳部等,但不至对侧。

  2. 慢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1)隐痛钝痛:自发性,阵发性,不剧烈,不尖锐;

    (2)长期冷热刺激不适或轻微疼痛;

    (3)咬合不适或轻微叩痛;

    (4)可定位。

慢性牙髓炎临床亚型: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

  1. 逆行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1)有长期严重的牙周病,探及深牙周袋或者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咬合无力或者疼痛不适,X线片可证实牙周组织破坏;

    (2)疼痛表现可为急性亦可为慢性;

      (3)无引发牙髓炎的深龋或者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

4.可复性牙髓炎

  (1)通常无症状;

  (2)若有症状,常表现为冷热刺激一过性疼痛,尖锐而短暂,去除刺激疼痛消失;

  (3)去除刺激物,或者封闭牙本质小管,或者隔绝保护牙髓症状缓解;

  (4)刺激持续或者强度增加,可能发展为不可复性牙髓炎。

5.内吸收(根管内吸收)

 (1)大多数无症状;

 (2)大部分患牙牙髓牙周测试反应正常;

 (3)晚期内吸收累及牙冠部,可致牙冠粉红斑块;

 (4)根管内吸收晚期可致根管壁穿孔,甚至穿通侧方牙周组织,导致牙槽骨吸收;

 (5)病变具有侵袭性,建议根管治疗,去除炎症组织,阻止牙本质壁继续吸收;

 (6)病因可能:牙髓因特发性因素发生局部炎症,并转化成伴有破牙本质活性的血管化炎症组织,导致从中心向外围进展的牙本质壁继续吸收。

6.牙髓钙化

  (1)常见形式为髓石,或者弥散化钙化;

  (2)生理性钙化往往没有症状,无需治疗;

  (3)部分牙冠变黄甚至发暗,但牙髓为活髓;

  (4)牙髓活力测试阙值可能升高;

  (5)病因:外伤,龋病,牙周病,咬合磨耗及其他刺激的反应,或者特殊疾病,如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7.牙髓坏死

  (1)牙髓由于不可复性牙髓炎,或者外伤缺血性坏死;

  (2)通常无症状,或者曾有急慢性牙髓炎的症状;

  (3)冷热电刺激不能激发反应;

  (4)临床上发现牙髓坏死,失去活力,但术前并不能诊断为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方可下此诊断;

   (5)临床建议根管治疗。

根尖周疾病分类:

   (1)急性根尖周炎(有症状型)

          A.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B.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脓肿)

   (2)慢性根尖周炎(无症状型)

          A.慢性根尖周肉芽肿

          B.慢性根尖周脓肿

          C.慢性根尖周囊肿

          D.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1)主要典型症状为咬合痛;

    (2)初期:不适,发木,浮出,发胀,咬合早接触;

    (3)后期:患牙伸长感明显,出现自发痛,持续痛,咬合痛加重,不敢咀嚼,影响进食;

    (4)患牙能定位;

    (5)临床检查对叩诊,扪诊反应敏感。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化脓期)

理解根尖脓液的三种排脓方式:

     A.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

临床常见四种排脓途径:

      1)穿通骨壁突破黏膜;

      2)突破皮肤;

      3)突破上颌窦;

      4)突破鼻底黏膜。

      B.通过根尖孔,经根管向冠部缺损处排脓;

      C.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化脓期)临床表现:

     (1)分三个阶段:根尖周脓肿,骨膜下脓肿,黏膜下脓肿;

     (2)根尖周脓肿:叩痛(++—+++),松动II—III°,扪诊轻压痛,颌下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

     (3)骨膜下脓肿:叩痛(+++)松动III°,扪诊剧痛,颌下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4)黏膜下脓肿:叩痛减轻,松动减轻,扪诊局限,可扪及波动感,全身症状减轻。

慢性根尖周炎

     (1)源于牙髓坏死或者之前根管治疗失败;

     (2)根尖脓肿穿通骨和软组织于口腔黏膜和面部皮肤上形成窦道孔(皮瘘,面瘘,颏瘘,颊瘘),变化形式多样;

     (3)也可通过牙周袋排脓,类似于牙周脓肿或牙周袋。

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1)根尖周组织长期轻微缓和刺激,机体抵抗力强;

     (2)根尖周骨质不发生吸收性破坏,反而表现为骨质增生,形成围绕根尖周致密性骨结构;

     (3)是一种防御性反应。

三.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

常见病因有:

  1. 微生物因素

    a.厌氧菌,尤其是专性厌氧菌,如:牙髓卟啉单胞菌,普氏菌,粪肠球菌等;

    b.失败根管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c.粪肠球菌是根管持续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微生物;

    d.瘘道经久不愈可能与放线菌感染有关;

    e.感染根管是指:含有坏死牙髓的根管;

    f.细菌感染根管的途径:牙本质小管,暴露的牙髓,牙周袋,血源性。

2. 物理因素(创伤,温度,电流,激光)

3. 化学因素(充填材料,酸蚀剂,粘接剂,消毒药物)

四  牙髓根尖周病诊断名称的病历书写规范

1.牙髓疾病

      (1)正常牙髓

      (2)可复性牙髓炎

      (3)不可复性牙髓炎

         A.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B.慢性牙髓炎(包括残髓炎,闭锁型,溃疡型,增生型)

         C.逆行性牙髓炎

      (4)牙髓坏死

      (5)牙髓钙化(a髓石b弥漫性钙化)

      (6)牙内吸收

      (7)已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术中or术后)

2.根尖周疾病

      (1)正常根尖周组织

      (2)急性根尖周炎(有症状型)

         A.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B.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脓肿)

      (3)慢性根尖周炎(无症状型)

         A.慢性根尖周肉芽肿

         B.慢性根尖脓肿

         C.慢性根尖囊肿

         D.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以上绿色字体是临床可书写的诊断名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