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草·同题诗《鸟睡了,梦醒了》”征文启示

 海乐2022 2022-11-22 发布于浙江


蓝草·同题诗《鸟睡了,梦醒了》” 征文启示

宗旨活跃诗歌氛围,调动诗人创作的积极性,促进诗歌发展。

目的:【蓝草】【诗声音联动发展

主办:【蓝草】

协办:诗声音

总负责:海乐

策划其飞

出题嘉宾:清明

征稿范围:“蓝草”“诗声音”及整个华语诗坛

同题活动时间:1241210日(作品于1215日公布)

题目:《鸟睡了,梦醒了》

引子:

折一截芦苇

吹皱湖面

芦苇荡里

鸟睡了

梦醒了

鸿雁回归

嘎嘎鸣叫着

寻找去年的栖息地

一枚羽

从天飘落

风涌萧萧

请您以《鸟睡了,梦醒了》为题目进行现代诗歌创作。

出题嘉宾简介:清明,本名苏和,蒙古族,1963年生。首届中国检察官文联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现为中国检察官文联会员、内蒙古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微刊《淠水文学》编委、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联会员。现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曾参加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暨“山东武河湿地”文学笔会等文学活动。坚持写作30余载,在各类期刊发表作品310余首/篇。诗歌《我是帆》《我歌唱》《落叶的潇洒》分别被《牧歌集》《银马镫集》《世界诗歌文学》(年刊)收录;出版诗集《鸟睡了,梦醒了》、诗合集《见诗如面》。有诗歌被翻译成英文、蒙古文。个人诗观:写作是缱绻在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以感恩的态度写诗。

创作要求:现代诗,不超过30行,思想积极健康,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具体活动流程:同题、投票讨论、刊发作品、奖励

1.由【蓝草】124日公布活动,全面宣传;

2.由【蓝草】统一收稿,283632839@qq.com

3.【蓝草】刊登30名作品;诗声音展出获奖作品(总评、作者简介、照片)。

4.成立初选编辑组、专业评委团负责投票讨论,最终产10名奖励。

A.初选编辑组:

负责人:海乐

组员:洪芜 李富元 其飞

任务:讨论,初步精选出25篇质量相对较高的作品。

B.评委团:

荣誉团长:清明

团长:海乐

副团长:雨行

团员:11位(由诗人、评论家组成  

任务:针对精选出的25作品,讨论并投票产生10

5.投票产生前四名作品,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第四名4人,共10人

a.方式:匿名;

b.公平、公正、公开;

c.评委数量11,参加人数不得少于9人

d.奖励:前四名,共10人;

e.各奖励图书一本,以示谢意

f.【诗声音】负责奖品(书籍)并及时发放,共10本书籍

g.奖品展示:


《鸟睡了,梦醒了》 清明

策划:其飞

出品方:《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印张数:12个  开本:32开

ISBN:9787540963804

定价:42.00元/本

附:活动背景简介:“检察官诗人”清明首部诗集《鸟睡了,梦醒了》近日正式出版

“检察官诗人”清明首部诗集《鸟睡了,梦醒了》近日正式出版作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主编的“星·诗文丛”第七辑之一,近日由《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荣誉出品,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出版人其飞策划,由诗人、中国检察官文学协会副会长苗同利蒙古族诗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斯日古楞联袂作序推荐。本诗集共分为5辑,分别为《第一辑  我就是星空下那架钢琴》《第二辑  感恩,是一个娇贵的瓷花瓶》《第三辑  我在草原等你》《第四辑  雪地里的梅花》《第五辑  目光,睡在莲上》,诗人清明以自然、质朴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草原深深的眷恋与对生命深刻的体验。清明的诗歌笔触清新,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优雅。一是思想健康,正能量足,发乎于情,发乎于心。二是具有典型的蒙古血统和浓烈的草原气息。苗同利《大昆仑》杂志总编、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诗歌奖获得者阿尔丁夫·翼人推荐说:“清明是草原之子,他的诗歌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对草原、勒勒车、马奶酒、额吉等一系列特殊意象真挚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蒙古汉子赤诚、细腻、热烈的心。”

大家寄语清明《鸟睡了,梦醒了》

我有幸跟苏和(清明)作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历史时期(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而且,都是内蒙土著,都是检察官,都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都热爱草原,都在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对养育我们的草原的赤子情怀。清明的每一首诗都具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意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情感燃烧的印记。具体地说,苏和的诗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思想健康,正能量足,发乎于情,发乎于心。二是具有典型的蒙古血统和浓烈的草原气息。

——诗人、中国检察官文学协会副会长苗同利

清明的《心中永远的那片绿》,抒写了少年回忆中草原原生态的美好,还原世代沿袭的逐水草迁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那片真正的草原是“心中永远的绿”。他的《自己的宇宙》写得雄浑且细密如针:“用一生/把草原/走成自己的宇宙”“牛群  马群  羊群  驼群/流成星河”;“蒙古包里一豆灯火/隐进深邃”“每一根小草/把草尖指向苍穹”……让人过目难忘。《见诗如面》则表达了对森林的热爱,充满了灵性与活力。《苏醒的草原》的诸场景,极富画面感。譬如结尾:“天边的马群/穿过季节/还有几匹瘦马/用马蹄/叩问荒原”。哈,有点嫉妒他的诗才了。

——诗人、诗评家、华东师范大学某杂志编审 李天靖

清明是草原之子,他的诗歌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对草原、蒙古包、勒勒车、马奶酒、马头琴、额吉等一系列特殊意象真挚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蒙古汉子赤诚、细腻、热烈的心。

——《大昆仑》杂志总编、黎巴嫩纳吉·阿曼国际诗歌奖  获得者 阿尔丁夫·翼人

清明坚持写作三十载难能可贵,他注重心静、心静和心境。他以童心般的意境,告诉我们:“鸟睡了/梦醒了”。他把内心活动中一种很微妙的波动传递了出来,进而达到“有一声叹息/风儿一般掠过”的感知,让我们都能虔诚地“祈求一场雨/淋透我的……”,有时又把内心的渴望寄托给苍鹰,“把我的眼睛给你,带我巡视你的领地”。此刻,黎明在我们的天梦中悄悄来临,它不扰人不惊动,情理之中的等待虽然看似漫不经心,却又有着出诗入画的理念,逻辑着人与自然的互动。

——蒙古族诗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斯日古楞

苏和(清明)的诗给我的印象是:不拖泥带水,更不低俗平庸,不追逐潮流,保持了诗歌的高雅、真诚和对世界的衿持。具体来讲,对草原的挚爱和对底层生命的关注是苏和创作的重要母题。他的诗歌文本情感真挚淳朴自然,传达了对草原众生独特的审美情怀。在他的审美世界里,草原、牧人、自然万物是和简单快乐坚韧正直联系在一起的。感恩,作为草原诗的主要审美意象已经内化为苏和精神主体的一部分,成为他精神皈依的诗性象征。从生活出发,抵达生命的真实,则成为苏和诗歌艺术的追求。

——诗人法官、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获得者 戈三同

从清明的诗作里,我感受到军令般简短有力的表达,快刀斩乱麻的军人作风;我聆听到铿锵的军乐曲;我还感受到草原的蓬勃,草原汉子的粗犷与豪爽,我甚至看见了春天的阳光挥洒。

——原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诗刊》“全国诗人创作笔会”1990年)参与者 阿宇

很难想象这些诚朴的诗歌竟然出自一位蒙古汉子的灵魂深处,那种生命的激情、信仰的力量以及对草原虔诚的爱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令我迷醉,久久回不过神来。

    ——诗人、诗评人、出版人、《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编辑 其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