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含义以及灵活结合临床实际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 凝血功能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其中涉及多个指标,每个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第1步 明确凝血机制 生理性凝血机制如下图所示: 第 2 步 牢记各项指标含义 PT(凝血酶原时间):11~17 s。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超过正常对照 3 s 以上为异常。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正常对照的 1~2 倍最为适宜。 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I、V、VI、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充进(DIC后期)、口服抗凝剂、肝素应用、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SLE)等 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季药、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PT%(PT 活动度):70~150%。与凝血酶原时间的意义相同,且更能准确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 PT% 的高低能够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如果 PT% 持续下降而无上升趋势,则提示预后极差。 无明显临床意义。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期、重型肝炎、胆道阻塞、胆汁淡积可以反应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0.8~1.5。目前国际上强调用 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用量,且较凝血酶原时间更准确。 增高降低临床意义同PT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43.5 s。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 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超过正常对照 10 s 以上为异常。由于肝素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是用来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使其延长 1.5~2.5 倍为宜。 血浆凝血因子W、IX和X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凝血因子XI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II)、V、X和纤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