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良心,才能归道德(连载118)

 悟不出道 2022-11-22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德为本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sì),世世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文章图片2

《道德经》第54章暨连接月祝福连载21

积德没有特定的形式,因为德没有固定的表现。

是大德,还是沽名钓誉?是真人,还是伪君子?外表上很难分辨。有德与无德,只能用心体察

厚德之人,内在是光明炙热的,就像一个不断释放热量的太阳。

德化的光芒,足以驱散阴霾,消除幻影,让周围的人重见良心,发现自己本性的光辉,这就是“德光普照”。


文章图片3

“德光普照”的威力有多大,取决于德行的深浅。

  • 德浅,能光照自身和自家;

  • 德厚,可辐射乡邻、邦国;

  • 再厚,就可光耀天下,让天下众生都沐浴在温暖中,见良心,归道德

  • 到了与天地同德的程度,德的光芒将超越三维世界中光的运行速度,纵横时空之上,笼罩后世子孙。

只要子孙秉承祖先建道抱德的传统,道德精神不死,文化传承不灭。所以说,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


文章图片4

德,是顺道而行的念思言行,它纯真宁静、质朴浑厚,其用无穷。

  • 有德,无论有没有监督,人都会尽心尽力;

  • 无论有没有表彰,人都会乐善好施;

  • 无论有没有要求,人都会祭祀祖先、孝顺父母、报效祖国。

所以,道一定要学,德一定要积,有道德的人是社会的好公民、企业的好栋梁、家庭的好榜样。


文章图片5

有德,不但能好了自己,而且一定能好了周围的世界!

本章的核心就是“修德为本”,本立才能道生,本固才能邦宁。

建道抱德是一切的根本,其程度决定了身、家、乡、邦、天下的命运和发展。

明白这个规律,我们都会在“内修自心,外济天下”的修行中走向幸福的地久天长。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