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给儿子买房,天经地义。”

 漂在一座城 2022-11-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451篇文章

儿子,老子和孙子

2017年以前,我们家住在五间平房里,那还是父母结婚时修的。

最右边一间是卧室,父母住。

挨着的算作客厅,以及我的卧室。

正中是个套间,外面厨房里面卧室,爷爷奶奶住。

再一间是我们家的厨房。(虽然都在一个院里,但父母和爷爷奶奶是分家的)

最右一间,是杂物间,放农具,还有过冬的大白菜。

这样的房子,在90年代还可以。

等我上初中,周围邻居都修起了二层小楼,独门独户的,外面贴闪白光的瓷砖。

而我们家,水泥糊的外墙还裸露着红砖,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李女士第一次来我家,我妈羞愧的无地自容,觉得丢了我的人。

2017年,我家搬到了村口的楼房里,120平,阳台上还有推拉落地玻璃门。

我妈极力劝说我邀请李女士来家里做客,生怕因此坏了我的姻缘。

但其实李女士并不在意,因为她小时候,跟我住的房子一样,裸露的红砖,水泥糊的墙。

搬家的时候,一个叔叔摸着崭新的玻璃门,感慨着跟我说:

“真好啊,恁爸给这结婚嘞房子都给你弄好啦!”

我爸在旁边,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儿。

对他而言,有这么一套房子,结婚肯定是够了。

至少比当年的五间平房排场。

只是18年以后,我离开郑州,天南海北地跑,那套120平方,阳台装了玻璃门的房子,一年也住不了几天。

今年再回去,发现浴室地面的瓷砖,已经坑坑洼洼。

恍然惊觉,距离这套让我爸骄傲的房子买来,已经五年多了。

▼ Erik Witsoe 作品 ▼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聊起各自的家庭。

他们家这几年,各种事儿没断过,什么生病住院啊做生意赔钱啊儿子结婚娶媳妇儿啊……反正都得花钱,手头就没宽裕过。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们家好像没怎么花过钱。

我是个省事儿的,初高中花不了几个,大学一年学费才3400,生活费我在学校兼职能挣一小半儿。

毕业后,再穷都没跟家里要过钱。

这些年,除了爷爷奶奶去世办丧事,就是2017年在村头买的房子了,大概十来万。但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别人欠了我爸债,抵押过来的,所以实际也没花那么多。

这么一算,我家这些年,好像还真的没啥大支出。

注意,我说的是从我出生到现在,这么些年。

朋友说,那你爸肯定给你攒了很多钱。

但他说的这句话里,我的关注点不在于“攒了很多钱”,而在于“给我”。

前些年,我正意气风发的时候,给老郑甩过一句话:

“你的钱,只在一种情况下属于我,那就是遗产。”

老郑气的给了我一个大逼斗。

我的叛逆期来的晚,大概二十多岁吧。

其实也不是叛逆,就是觉得自己能挣钱了,翅膀硬了,想飞了,飘了,觉得花父母的钱算什么本事,老子要自己挣。

在社会上混几年,不飘了。

首先,知道了钱真的不好挣。

其次,跟谁俩装老子呢。

搁家里我是儿子,搁外边我是孙子。

▼ Erik Witsoe   作品 ▼

老郑是个仓鼠性格。

挣得不多,但胜在稳定,每一分钱都扒拉进自己的窝里,藏得严严实实的。

别人的中年爱好,抽烟喝酒打麻将,老郑除了沾点儿小麻将,其他一律不碰,平时花销极其有限。

尤其是这两年,迷上了控油控糖控脂肪,吃的那叫一个素,青菜萝卜西蓝花,拿水焯一下就吃,有时候盐都不放。

我妈说但凡桌上有粒花生米他都得给端走。

你说就这个饮食习惯,一个月能花多少钱。

我正好相反,我是属于挣钱花钱都不计数的人,这两年还算好点儿,偶尔有意识地存点儿钱,但跟老郑相比,纯纯一个败家玩意儿。

因为这几年也很少回家,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外面,一个月能挣多少,花多少,存多少,反正就是觉得我过得苦兮兮的。

去年回家的时候,老郑说手头有个几万块钱,问我是存死期还是活期,我莫名其妙,这事儿你问我干啥?

老郑说你这两年差不多也该结婚了,这钱到时候拿出来用,存死期就不好取。

我:……

一时间不知道是该感动还是无语。

我说几万块钱我还是拿的出来的,老郑说那不行,该我出还是要我出的。

想起来几年前,我在郑州工作的时候,老郑聊买房的事儿,兴致勃勃地说起在郑州西四环哪儿哪儿的楼盘,总价只要八九十万。

我当时满脑子诗和远方,心向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第二年就奔了拉萨。

东奔西跑这些年,现在来了上海,老郑倒也不跟我讨论买房的事儿了。

我在郑州,他咬咬牙还能使上劲儿。

可上海的房子,他就是把牙咬碎了,也使不上劲儿。

▼ Erik Witsoe  作品 ▼

中国的父母之女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

什么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义务。

但现实情况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基本上是贯穿一生的,尤其是等下一代成家的时候。

买房,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的父母,把孩子从小抚养长大,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然后,要买房了!

你就感觉他们,就等着给孩子买房了,这仿佛是个光荣的使命。

很多人说外国人不买房,活的潇潇洒洒,那是瞎扯。

不买房,是因为不喜欢吗?纯粹是买不起好吧。

年轻人都是贫穷的,全世界范围都是。

你指望二三十的年轻人靠自己买房,纯粹是做梦。

但区别就在于,中国的年轻人,能得到父母半辈子的储蓄支持,而外国的年轻人多数没有,毕竟外国人整个都没啥储蓄观念。

有了这些钱,小两口才能住进新房里,有了自己一个安定的小家,然后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这叫中国模式。

这里面不存在什么高深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代人,用积蓄支撑着整个房地产市场,支撑着年轻人,形成一个正循环。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他们的钱会投向人海。

就像我以前跟老郑夸下海口说靠自己,老郑笑而不语一样。

他像仓鼠一样存钱,大概就是为了等到我结婚的时候,为我买房出力,惊艳时光和我。

就像老子打儿子一样,老子给儿子买房,也是天经地义。

▼ Erik Witsoe  作品 ▼

这两年,老郑旁敲侧击地问我,有没有回老家的打算。

毕竟上海的房,不管是他还是我,都没有买得起的可能。

而对他来说,给我买个房,让我结个婚,这个属于义务。

我说当然没有。

可能是因为我那来的格外晚的叛逆期,亦或者说从小到大见过老郑像仓鼠一般攒钱的辛苦,我下意识地,让自己生活在老郑能力范围之外的地界。

这样他就能守住攒的那些钱。

按照我目前的生活方式,如果我要了他的钱,我每花一份钱,都会觉得是在糟蹋他们的血汗。

父母和子女,很多时候就处于这种纠结之中。

父母想给子女更好的物质条件,想帮衬,想扶上马送一程。

而子女,则更想在自己能把握住的生活里,过得更加自在一些。

当然,最终,大概率还是会向现实低头。

然后,成为下一代人的父母。

-

 祖祖辈辈 

 世世代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