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训宝典之二百五十一:汪辉祖家训《双节堂庸训》之二

 心理咨询诊所 2022-11-22 发布于山东

汪辉祖《双节堂庸训》分为述先、律己、治家、应世、蕃后、述师述友六篇,共219条。

在“治家”一篇中,除提倡孝悌之道、勤俭持家之外,汪辉祖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较为重视,他认为“齐家须从妇人起”,“女子当教以妇道”,他认为“今日之女,他日之人妇也。以其为女而骄纵之,一旦受姑嫜督约,苦不可耐。贤者尚能自勉,不才者必上下交盩矣。”并且“佳子弟多由母贤”,“妇人贤明,子女自然端淑。……妇人不贤,子则无以裕其后,女则或以误其夫。”

文章图片1

汪辉祖家训《双节堂庸训》之二:

齐家须从妇人起
  “齐”之云者,一不一以归于一也。妇自外来,母教不必尽同。一家之中,有一妇不遵家督,不守家范,或服饰鲜妍,或餐起迟晏,便规矩参差,不能画一。往岁与客论《诗》,儿子继坊、继培侍,培方八岁,忽问坊曰:“太史采风,不专女子,何以二南之诗,男少于女?”坊无以应。余曰:“化男子易,化女于难。至女子皆化,则男子之率教可知。”虽一时臆说,每举以质人,无异辞。姑录之,以谂来者。


  女子当教以妇道
  妇姓不驯,皆由为女子时失教。夫今日之女,他日之人妇也。以其为女而骄纵之,一旦受姑嫜督约,苦不可耐。贤者尚能自勉,不才者必上下交盩矣。语云:“百了女做不得一了妇”,可不豫乎!


  佳子弟多由母贤
  妇人贤明,子女自然端淑。今虽胎教不讲,然子禀母气,一定之理。其母既无不孝不弟之念,又无非道非义之心,子女禀受端正,必无戾气。稍有知识,不导以诳语、引以詈人,后来蒙养较易。妇人不贤,子则无以裕其后,女则或以误其夫。故妇人关系最重。


  教子弟须权其才质
  子弟才质,断难一致。当就其可造,委曲诲成;责以所难,必致偾事。昔宋胡安国,少时桀骜不可制,其父锁之空室,先有小木数百段,安国尽取刻为人形。父乃置书万卷其中,卒为大儒。大杗细桷,大匠苦心,父兄之教子弟亦然。


  子弟勿使有私财
  爱子弟辄私以财,此大谬事。天下悖理之行,皆非徒手可为。向余自十六、七岁,至三十岁,内外知识未坚,血气未定,凡目之所接、心之所萌,可以丧名,可以败俭者,无不可为。幸囊无一钱,煽诱之所不到,余亦不能与华奢子弟参错为伍,遂由强制以臻自然,得厉名节,不为大人君子所弃。欲求子弟自爱,先不可使有私财。


  谨财用出入
  不惟寒素之家用财以节,幸处丰泰,尤当准入量出。一日多费十钱,百日即多费千钱,“不节若则嗟若”。富家儿一败涂地,皆由不知节用而起。

  财贵能用
  “节用”云者,非不用也,特不宜妄用耳。“钱”之义为“泉”,取其流,无取其滞。惟事必需用,故贵有财。若疾病而靳医药,吉凶而断往来,无济于用,与无财何异?且有积之数十年而销之不过数年者,其祖父悭吝过甚,其子孙糜费必多。盈虚之道,历历不爽。

  勿贪不义之利
  所贵乎有财者,以能为所当为,可得体面也。若义非当,取必越分。悖礼而取之,当其取之之时,怨毒所丛,诟及父母,诅及子孙,体面已伤。此等近利之徒,不过炫裘马饰妻妾,当为之事必不能为。即为父母营养葬,为子孙求田宅,庸人羡之,达人鄙之。不体面又孰甚焉?何如安贫守分,人人敬礼者之为有体面乎?

译文:

齐家要从女人开始

“齐”所指的,是一家人所不一致的地方,都要归于一致。妻子从外嫁来,母亲的教育未必全都一样。一家里面,有一个媳妇不听家督的话,不遵守家规,要么服饰鲜艳,要么吃饭起床晚,就会规矩有差别,不能统一。以前和客人谈论《诗经》,儿子继坊、继培陪侍,继培才八岁,忽然问继坊说:“太史采风,不专门针对女子,为什么周南召南的诗歌,关于男子的少于女子的?”继坊回答不上。我说:“教化男子容易,教化女子难。等到女子都能受到教化,男子接受教导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是猜测的说法,但每次和别人探讨,都没有人反对。姑且记录下来,求教于大家。

女子应当教导妇道

妇女不驯良,都因为在女儿时没有教育。现在的女儿,就是今后的妻子。因为是女儿所以就骄纵,一旦受到公婆的监督约束,就痛苦的不能忍受。贤良的还能勉励自己,才质不好的一定和家里老小都产生矛盾。有话说“什么事都知道的女儿,未必懂得如何做好儿媳妇”,能不提前教导吗?

好子弟都因为母亲贤明

妻子贤明,子女自然端正贤淑。现在虽然不提倡胎教,但儿子秉承母亲的气质,是正确的道理。母亲没有不孝不悌的念头,也没有不遵循道义的思想,子女秉承端正的思想,一定不会有邪气。稍微懂得知识,不会引导撒谎、骂人,之后的培养就容易。妻子不贤明,儿子就不能造福后代,女人就可能因此妨害丈夫。所以妻子非常重要。

教导子弟要权衡才质

子弟的才质,很难一致。应当根据他们的条件,全面的教导培养;拿难度高的去教导,就会失败。宋代的胡安国,小时候桀骜不驯,父亲把他锁到空房间,先给他几百个小木块,胡安国拿来都刻成人的形状。父亲又放了很多书籍,最终成为大儒。大木料要做正梁,细木料能做椽子,这是巨匠的良苦用心。父亲兄长教导子弟也是这样。

子弟不能有个人财产

喜欢子弟就动不动私自给钱,这很不对。天下违背道理的事情,都不是空手可以做的。过去我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岁,所有的知识都不扎实,气质情绪都不稳定,眼睛看到的,心里所想的,足以毁灭名声,败坏道德的,什么都想干。幸亏囊中羞涩,煽动诱惑也没有用,我也不能和那些纨绔子弟一起交往,所以从强迫自己不干而习惯于不去做,才得以磨砺节操,不被长辈和君子抛弃。想要让子弟们自爱,首先不能让他们有自己的钱财。

钱财的使用要谨慎

不仅是贫寒家庭花钱要节俭,就是有幸生活富裕,更要量入为出。一天多花十文钱,一百天就多花一千文钱,《易经》说“不节俭就会后悔”。富家子弟一败涂地,都是因为不懂得节约引起的。

钱财能使用最重要

“节用”的说法,不是不用,仅仅是不随意乱用。“钱”的意思是“泉”,取其流通的意义,而不是停滞。只是事情必须用钱,所以钱财才贵重。如果生病了求医问药却吝啬花钱,有紧急的事情却和别人断绝了来往,该花的钱不花,和没钱有什么区别呢?还有积蓄几十年而几年里花光的,是因为祖辈太过吝啬,子孙就一定非常浪费。盛衰的道理,总是得到验证。

不要贪图不义之财

有钱的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才有体面。如果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获取利益就是非分之得。违背礼法而获取钱财,当得到钱财的时候,怨恨丛生,让父母承受耻辱,诅咒波及到子孙,就伤害了体面。这样看重利益的家伙,不过是为了炫耀衣服乘马,装饰妻妾,应该做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做。即便是为了奉养安葬父母,为子孙营求田宅,普通人羡慕,贤达人鄙视。还有比这更丢人的吗?还不如安于贫困守住本分,被大家敬重的人更有体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