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写信这件小事 | 婷先生(第38期)

 婷先生 2022-11-23 发布于山西

今天,写完了一整本信纸的最后一页。均匀地把信纸折成三等分,小心翼翼地放入信封,然后用固体胶将信口粘合,再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邮票,写好地址,等待寄出。

是的,我在写信。你可能不相信,或者会觉得诧异。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几乎被智能手机所垄断的今天,我在写信,就是那种泛黄信封、锯齿邮票的信。


最早开始萌生写信的念头,是在今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在收发室内找快递,无意当中,看到一沓银行票单当中,夹着一封手写的信,就是那种特别原始的邮政的信。以前上学的时候,忙于学业,也无暇顾及过笔友这种文艺的事情。所以,在收发室看到那封手写信之后,深深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想,写信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于是,我在贴吧里开始寻找笔友。很幸运,有好几位笔友愿意与我书信往来。于是互换地址后,我撸起袖子,准备写信。

 

信,是写好了。但是,去哪里买信封和邮票呢?又要去哪里邮寄呢?在朋友的指点下,我在某天下班后,骑着摩拜单车,来到一家昏暗的文具店。店内,一位大叔正在里屋的躺椅上看电视。

“你好,我要买信封和邮票。”

大叔走到玻璃柜台前,从柜子的抽屉里,翻出一叠零散邮票,表面的透明塑料袋上,分明积着一堆浮尘。

“市内8毛一张,市外12毛一张,你要几张?”

“各来5张吧。”

大叔从袋子里一边翻数着邮票,一边自己念叨:“现在都没人写信咯。”

“请问,您有胶水可以借用吗?”

大叔拿出一管液体胶水,胶水出口处,已经有一大堆凝固的物质。

“不急,你慢慢粘。”

说罢,大叔继续走回里屋看电视去了。

此时,门外车水马龙。

 

待我按照朋友告知的“邮筒地图”,找到一个小区门口的绿色邮筒时,旁边停满了市民自行车,以及卖各种东西的小商贩。那个邮筒,孤零零地站在马路边,很容易被路人忽略。走到邮筒前,上面写着每天的开箱时间。但我在怀疑,还会有邮递员每天来开箱取信吗?

我望着邮筒的投信口,里面黑漆漆的,仿佛就是一扇传送门的入口,信件被放进去,然后会被传输给信封地址上的陌生笔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会在收发室内收到反馈。于是,一种宗教式的庄严感遍布全身。我拿起写好的信,轻轻放入投信口。“啪嗒”一声,我听到信落在邮筒底部的声响。

此时,一辆车驶过,淅淅沥沥的小雨,也仿佛跟着灯光,轻舞飞扬。


有人问,现在都有社交移动媒体了,为什么还要写信呢?

第一,写信能够更加深度地与对方交流。诚然,短频快的移动社交媒体,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速度,但这样一种碎片化的信息交互,恰恰会使一些人退化了自己完整表达信息的能力。比如,有时候实在没有话题聊,就开始没有穷尽地发表情包。人们都在想快速完整表达并获得深度反馈的不满足感当中,变得失去耐心、变得焦虑不安。在这样一种状态当中,我们只能与朋友之间保持着浅度交流。因为,碎片化的信息交流,让我们无法相对完整地看到对方的思想。

而可持续的段落化文字,承载着笔友的思想,落在了纸上。这样不仅可以完整地看到彼此的思想、逻辑,也能够持续的、不断的见证彼此的精神世界的变化和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交流。说的远一点,即使过了几年、几十年,那些纸张承载的温度,也依然历历在目。

 

第二,写信能够更加系统化地梳理自己。我们有时候会想忽然向某个好友倾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感悟,但打开好友名单后,却忽然发现无从表达。或许,我们说出了我们的痛苦,但是好友却似乎并没有完全get到自己所表达的深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某个事物有所领悟和理解,但从来没有系统化、条理化地分析和表达,所以也就不会发现自己有怎样的理解。

在写信的过程当中,写信的人,可以慢慢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前因后果,讲述为什么会产生某种想法和感悟等等。亦或者,在解答笔友的疑惑时,才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对某个事物的理解是这样子的。无论是表达自己,还是回复笔友,这都是一个过程,一个给自己系统化梳理和思考的过程。每每写完一封信后我会发现,原来我是这样想一件事的啊!


第三,写信能够让我的生活多一份期待和分享。有时,我们总是急不可待去做某事,比如交通路口的拥挤不堪,又比如地铁车站的抢座插队。而写信,恰恰是让自己的生活和节奏慢下来的方式之一。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不妨分享出去,看看其他人的建议。你说这是树洞原理也好,同理心需求也罢,有时候分享出去了,反而会更加坦然。

隔着纸张和距离,笔友之间,多了一份期盼,一份惦念。亦或者,在平日里的所思所感,就在酝酿下一封书信也不为怪。当自己逐渐形成了几位长期书信往来的固定笔友后,就再也不难理解一些文学作品当中的书信情节里。比如,《我们仨》当中钱杨二老收到爱女书信时反复阅读的喜悦心情;再比如《陆犯焉识》当中,妻子冯婉瑜一遍遍反复读着丈夫陆焉识的信件的思念情境了。



没错,与阅读一样,写信也是相对比较私人的事,确实也不值得拿出来炫耀一番。而且写信当中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信件可能会丢失;笔友或自己可能会忽然坚持不下去了;笔友问你要了微信号后就不再写信了等等。所以,对于写信这件事,见仁见智。笔者也是在经历过几个月的写信后,逐渐习惯于这样的交流。因为,我通过写信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事,以及有故事的人。

欢迎你给馆主写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