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的启蒙——《小径分叉的花园》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我在学习小说的创作,书友推荐了这本书,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所写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很薄,99页,一共七个故事,我看了几乎一个月。

写小说是需要天赋的,我确定了,写短篇小说更是需要不亚于小品编剧的水平。在小说训练营听课、练习,更是使我确认了这一点。博尔赫斯是个天才,他写的小说很烧脑,很适合想学习小说写作的人赏玩、琢磨。

我不是天才,写不出优质的短篇小说,我打算训练技巧后写长篇。要把一个故事的字数限定,还要写得精彩吸引人,开头就吸引住人们的注意力,中间叙述要让读者读得懂,但不全懂,最后结局还要是意料之外,看望之后恍然大悟,难,真的是超级难!

可是博尔赫斯的小说,言辞简短、情节简单、结局却在意料之外,充满了想象力,又逻辑完美,毫无破绽,让我捧着手里,反反复复研究了很久,短短的故事,看了N多遍,怎么就百看不厌呢。说实话,我没看懂,前面的天马行空,像模像样,把假的说成真的,还反复考证,查找条目,所谓的通天塔图书馆的故事,真把我骗到了。奇思妙想的想象力很重要,可是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就不是谁都有本事了,还要逻辑严密,他起码得是个理工男吧,还得有文科生洞察世事的敏锐。

好的小说和坏的小说,差距真是太大了。自从学习小说写作后,我开始看电视剧了,当然我看的时候自动把自己代入了编剧的位置,想象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吻合,每一个悬念是否成立,每一个转变是否自然,真是学到了很多。比如《刺刀边缘》,每一集都有一个悬念要解决,但是每一集的末尾都该出现一个悬念,每一个悬念设立,都必须让观众觉得当时是无法解决的,而每一个悬念的解决又必须是合情合理的,这样追剧才追得开心。如果把观众当傻瓜,观众也就会拿脚投票,放弃你的片子。

难怪以往的小说,作家都必须要出去采风,体验生活,然后再动笔写,写得自然生动。然而现在人的生活体验是极少的,只能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不然立刻就穿帮,破洞百出了。

从小说想到其他的写作也是如此,写日记是很容易的,写自嗨也是很容易的,写让别人也有共鸣的就很难了。难怪简书投稿的多以感情生活为重,大学生或刚入职的年青人,可不就是在谈恋爱吗?感受最深呢,也容易引起共鸣,青春爱情小说想来是极唯美的。

每天在简书审稿,看青春爱情故事,算不算是一种生活体验呢?也许某天,我也可以写作一篇很烂的青春爱情小说呢!

言归正传,看完最后一篇《小径分岔的花园》,对于那个间谍送出情报的方式,你是否吃惊呢?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着。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有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所有,艾伯特知道了真相,而余准并没有杀了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