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三课:为君,是老师的终极修养

 火岩山 2022-11-24 发布于浙江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同学之家】的家庭教育学习群,本文是家庭教育系列课程的第四十三课:为君,是老师的终极修养

本号文章经常被夹,请速看并保存。教育问题说不得,生育问题讲不得,医疗问题碰不得。

由于文章经常被封,欢迎关注团队备用号

              

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学记》的重教章。

一直以来,尊师重教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那么为何要尊师呢?为何要重教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尊师呢?如何去重教呢?尊师和重教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内涵及要求呢?

教育对于家国民族的重要性,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进行过分享了,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也进行过简单的讲解,至于如何尊师,如何重教,今天我们就先从老师的终极修养说起。

不管是对于整个的教育体系,还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实施,老师的重要性都是成败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不管你是自学,还是求学,不管你是公学,还是私学,本质上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和教导。

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习难点在哪里,也清晰地知晓学习的深坑如何避免,更能够通过每一个孩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完美地进行长善和救失的操作。

所以,要想遇上一个优秀的老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旁征博引,罕譬而喻,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让孩子们继承古圣先贤的天下之志。才能唤醒后学晚辈的赤子之心,家国民族的栋梁之志。

在教学上的优秀,这仅仅是老师的初级修养,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但要做好在求学路上的教学专家,更需要在其生活中,也能做到长辈般的慈爱,用学富五车的丰富知识,加上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来给后代晚辈指路和避坑。

这个也就是《学记》里说的“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动众”之能了,但这还远远不够。

站在自我要求,自我修养,自我精进的角度上来看,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敬,自然是要为这个社会付出相应的贡献的,对社会所贡献的“德”足够厚了,他人的尊敬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作为一个笃定以化民成俗为己任的贤人君子来说,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只是基础;能在学术之外给人指点迷津,那只是优秀;而真正的卓越,是带领更多的群众走出迷茫,创造幸福,这才是老师的终极修养。

所以,一个老师的终极修养,就是去成就一个优秀的好领导!也就是说,老师的终极学问,就是学习如何领导的学问,如何领导自己,如何领导家人,如何领导团队,如何领导整个组织......

修一人之德,可以立身,可以立身,则可以成家;

修一家之德,可以立家,可以立家,则可以成业;

修一组之德,可以领队,可以领队,则可以动众;

修德多寡,决定着可以动众的多寡,也决定着可以化民的多寡,可以动众的多寡。可以动众的多寡,决定着可以化民的多寡,可以化民的多寡,决定着有多少人愿意尊敬。

图片

所以说,尊师重教这个事,不能一味地要求某些群体去做到何种程度,更多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做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信赖,与敬重。

关于这一点,对于家长也是完全适用的!

作为一家之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健全自己的一身之能与一身之德,健全了自身的能与德,再来要求对象,要求孩子......

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反向的操作,从要求对象开始,然后要求长辈,最后再要求晚辈,从来就没有好好地要求过自己,如此与大道逆反,就不要去埋怨孩子逆反,对象窝心,家庭迸裂了......

学术上的专业,获得的仅仅是认可;

指路上的专业,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

而要想获得他人的长久敬重,只能是立身以修德,领队以进境。

图片

能博喻则能为师

能为师则能为长

能为长则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今天的分享,或许会让部分同学有所不适,但是也没办法,成长本来是非常快乐的,但是因为有些人在生理上成年了,但在心理上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如果你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成长,任何人都勉强不了!

内部打破为新生,外部打破成韭菜,自古此理,共勉!

关注本号,加微私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