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则案例的思考:案例一:化疗后的白细胞持续低下→黄连阿胶汤+三黄泻心汤;案例二:缺铁性贫血→八味除烦汤加六一散(黄)

 有缘者可网诊 2022-11-24 发布于江苏

两则案例的思考

2013-3-16

去年,我接诊了一位宫颈癌患者,40 岁左右,身高 170cm 左右,体重 69kg。她的手术是广泛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随即放疗,期间白细胞持续低下,在放疗第 19 次的时候,白细胞低至1.77x10^9/L,血小板 64x10^9/L。我一直用芍药甘草汤、二至丸、生地、阿胶等,但升白效果不理想,而且停止放疗后,又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3月,白细胞依然徘徊在 2.5x10^9/L左右。我十分费解。在耐心的问诊中,患者告诉我,她以前脾脏曾经肿大,再一问,患者经常牙龈出血。脾功能亢进?据我的经验,许多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下降,都是热证。再细看其人,虽然经过多次放疗,但头发乌黑,精神饱满,毫无虚劳憔悴之象。她还补充,睡眠不沉。这时的我,眼前立即跳出黄连阿胶汤、三黄泻心汤!黄连5g,黄芩10g,制大黄 10g,阿胶 15g,白芍 15g,黄柏10g。水煎,每剂分两天服用。3周后复诊,白细胞未降有升,牙龈出血好转。续服原方1月,白细胞遂上升至3.38x10^9/L,这是手术前的水平。为什么先前很长时间没有想到用黄连阿胶汤和三黄泻心汤?是被肿瘤、放疗、白细胞下降、血虚、补血这些概念模糊了视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所幸的是,患者的既往史提醒了我,帮助我冲破了习惯思维的束缚。

还有一则类似的案例。10 多年前,我接诊了一位丁姓女子,30岁,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又转中医治疗,前面的中医多用补血、补气生血之剂,却无任何效果,贫血日益加重,最后血红蛋白只有3g/L。初诊时患者口唇淡白无血色,舌质淡边有齿印,似乎是一派气血不足之象。但是仔细观察,患者却并不虚弱:两目有神,讲话声音洪亮,滔滔不绝;自述心悸,心率 102 次/分,心烦,夜寐多梦,易醒,胸闷,嗳气频作,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鼻中喷火感;月经半月一行,量多,色鲜红;尿频,夜间尤甚。舌苔黏腻,脉滑数。我从气火论治,用八味除烦汤加六一散服药仅一周,血红蛋白迅速升至105g/L,红细胞 3.55x10^12/L。效果之好,让我记忆至今。为什么当时的我却能如此直接切入病根?原因是患者的治疗史非常清楚,前面补血无效的信息为我转换思路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当医生久了,才知道看病难。每天看那么多病人,但没有发现过完全相同的病人,临床充满了假象和迷幻,犹如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读教科书是容易懂的,因为书本上的疾病是单一的,是典型的,是平面有序的,是死的,但一到临床,眼前顿时变得一片模糊。原来疾病在每个不同体质特征的患者身上,就变得个性十足,这种病是立体的,是纷繁复杂的,是交叉兼夹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着的。再加上医生有知识面与经验的局限,有时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思维容易定势,有眼不识泰山的情况时常出现,有些方证其实十分明显,但有时就是熟视无睹。

为了冲破这种思维定式,需要医生尽可能多地收集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现病史固然重要,其既往史、治疗史、家族史等都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料。西医是这样,中医也是这样。那种认为经方方证的识别非常简单,不外就是看看体型体貌、摸摸肚子、切切脉搏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方证的识别,必须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黄煌经方医话》

黄煌经方学习村

经方惠医|经方惠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