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似无厘头的标题源自曦曦和我的一段对话: 某天晚上在车上。 曦曦:爸爸,你知道么?猫会荡秋千。 我: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荒唐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曦曦:海底小纵队的呱唧(Kwazii)会荡秋千,呱唧是猫,所以猫会荡秋千。 我: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感觉此时完全没必要给她讲逻辑三段论。) 虽然我和曦曦的对话过去了,但却引起了我的思考。而且我觉得这可以变成一个教育梗——当对方违反逻辑三段论时,就这样回复:“你知道么?猫会荡秋千。” 我们用逻辑三段论拆分下曦曦的思维过程: 大前提:呱唧会荡秋千 小前提:呱唧是猫 结论:猫会荡秋千 这显然不成立,要想成立,需要: 大前提:所有猫都和呱唧一样 小前提:呱唧会荡秋千 结论:猫会荡秋千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逻辑成立,但这个假设的大前提和事实并不相符,因而无法推理出结论。 可能有读者要问,谈这个有什么意义么?这个嘛,在教育中比比皆是呀,本篇先照顾下学龄前的读者,用“零基础入学”来谈: 李大婶:“我家邻居王小明是零基础入学的,后来学习名列前茅,所以我也要让我家孩子零基础入学。” 大前提:邻居王小明是零基础入学,学习名列前茅 小前提:我家孩子和王小明都是人 结论:我家孩子零基础入学也会名列前茅 我们看到,李大婶虽然年过半百,但逻辑认知能力和四岁半的曦曦一样。 那我们如何看待“零基础入学”呢? 如果您要舍弃“名列前茅”这个预设,那么完全OK,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您“零基础”同时还想“名列前茅”,那么李老师以多年经验告诉您需要的隐藏的条件: 1.孩子智商超常——智力权重在小学阶段尤其显著。 2.孩子求知欲强——会附带提升孩子注意力、勤奋等属性,在校效率会比较高。 3.家长极为上心——会陪着孩子反复读课文、读课外书。 为了证明以上这三点不是瞎掰,下面摘一段某自诩零基础入学成绩还不错的家长自述: 家长如果您真有那毅力说孩子上学后陪着孩子一页一页刷书,那可以很负责地告诉您:这事学前干更好。 至于为什么?可以单开一篇来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