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人来说,可能觉得十分简单——这有啥难的啊?图上不是画得很清楚么? 好了,来让孩子试一试,或者想一想自己是孩子,会卡在哪一步? 图中的虚线在实物中是不存在的,需要在头脑中进行建构。xixi试了几次都没折好,因为她只注意到左上角,没有认识到和左下角的关系,就开始着急了。 虽然有些孩子可能也会像我们大人一样,看着图一遍就做出来了——开始焦虑了对不对,然后开始血压飙升了对不对? 但我们要清楚,眼前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战胜困难才是家长要做的。 既然孩子直接照着示意图折有困难,那么我们就拆解这个任务。 怎么拆解呢?既然示意图上有虚线,那么就让孩子先在自己纸上也画出“辅助线”。 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参照“辅助线”,孩子自己很快就折好了。 做了两次后发现,xixi自己就发现:剪子剪的越斜,做出来的效果最好。 很多学习任务也是这样,由几步组成,或者需要多个能力协调,当孩子做不好时,就需要提供辅助,拆解任务,从而使孩子顺利完成。 在完成后再加以若干次练习,多次成功后,就变成了孩子的“素养”。 反之,如果孩子做不好时,没有获得支持,而是否定、指责、放弃,这就是和困难一起打败孩子。多次下来,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好了——在心理学上这叫做“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并不是失败一次就会造成,通常分为四个阶段:(1)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者犯懒松懈——“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啊,你自己想办法解决。”(2)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成绩不佳——“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都错,你看看李小花,和人家学着点。”(3)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完成作业——“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学习?你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4)孩子开始厌学,沉迷游戏——“唉,祖宗唉,我是拿你没辙了,就不是读书的料。” 我们经常说要锻炼孩子,其实锻炼是需要循序渐进、分布训练而成的。如果只是放任不管,其实只是帮孩子“练习失败”——失败次数多了,最终孩子的学习就真的失败了。 而转变,就是从帮助孩子获得一点成功开始,哪怕很小的成功,这样帮孩子一点点恢复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