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区分“的、地、得”

 琢文说 2022-11-24 发布于北京
题记: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期讲一讲小学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区分“的、地、得”
    先从源头讲起,在文言中,“的”的任务由“之”字来承担;同时,不需要用“地”,形容词和动词可以直接连接;“得”字用法和现在相近,作为补充作用。
    在古代的白话中,慢慢发展出了“的”和“地”,但二者常常混用。直到近代五四运动推广白话文,“的、地、得”才逐渐分工明确,分工如下:

    估计这个表格大家看得头大,李老师也没打算小朋友能看懂上面那些。下面是重点,快拿小本本记上。
    首先,小朋友要分清三类词,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至少分清两类:名词和动词)
名词
    表示人、地、事、物等名称,通俗地说就是你如何称呼某个事物。
    比如李老师、学校、教师节、黑板……
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的词,包括四肢、五官发出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有事物的形状样子发生了变化。
    例如:
·带有“扌、口、足、目”等偏旁的字:推、打、扔,喊、叫、吃,踢、跑,跳,盯、瞪、瞄……
·心理活动:喜欢、讨厌、打算、想念……
形容词
    表示事物特点或者状态。
    例如:
·前面能加“很”或“不”:很美、很痛快,不高、不清楚……
·叠词:绿油油、亮晶晶、高高兴兴、干干净净……

    分清这三类词,接下来就是根据位置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白勺“的”
清澈小溪
凶猛大老虎
美味生日蛋糕
诲人不倦李老师
动词前面土也“地”
飞快
用力
轻轻
认真思考
动词后面双人“得”
(严谨地说是动词后面、形容词前面用“得”,但以小同学目前接触范围,就记动词后面就可以。)
很远
不高
作业完成
笔记工工整整

    最后,讲一个包含“的、地、得”的小片段。
带“的”的句子
    我的铅笔盒里有三件文具。第一件是透明的尺子,它有着准确的刻度和挺直的腰板,用来帮助画直线有困难的同学。同学常常对我说:“谢谢你的帮助!”
带“地”的句子
    第二件是铅笔,用来生动地描写句子。小猫轻轻地走,小狗高兴地叫,他飞快地跑,我认真地写……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高兴地说:“你真棒!”
带“得”的句子
    第三件是橡皮,它唱得最欢,总喜欢跟在后面,一步一步走得乐颠颠。可要是铅笔在前面跑得太快,那它就要跟得气喘吁吁,脸也憋得红通通,最前面的尺子看了笑得合不拢嘴。

讲得这么清楚,就算是被猫结结实实地㧾了一巴掌的金鱼也能记住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