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万治友:找牲口

 阿拉善文学 2022-11-24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万治友|内蒙古阿拉善盟

无论到哪里,交通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在牧区,牛马骆驼驴等牲畜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当然现在已经升级换代了,有些人家,放羊都要开上一辆北京吉普,社会的进步令人猝不及防又感慨万千。
我家最早用于交通的牲口是两头毛驴,一头是黑色的,年龄稍大,到我家的时间也稍早;另一头是灰色的,年龄稍小。家里人根据颜色起了名字,黑骟驴和灰骟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老驴识途》,就是写的这头黑骟驴。这头毛驴是集体分给我家的第一个牲口,所以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一直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也没有卖,死了以来还埋葬在沙子里了——对于一只驴来说,这是最完美的归宿了吧。灰骟驴也是集体分给我家的牲口,两只毛驴一直是我家交通线上的主力军,驮水、驮东西,也是人出门时候的骑乘。
后来包产到户了,除了嘎查上分配的牲畜外,其它牲畜都要用钱去买。就在这时,邻居家一头草驴因为多年一直不下驹想卖,父亲就花了十五元钱买了下来,而这也开启了我家牲口繁殖的一个传奇。这头驴个大,走的又快又稳,天生带走(走路时一侧的蹄子同时迈起同时落下),所以到我家后父母就当骟驴用。没曾想第二年就下了一头小驴驹——真是天大的惊喜,这是我家繁殖出的第一只大畜——那时候家里还没有骆驼。因为家里已经有个一头灰骟驴,这头自然而然叫起名叫小灰骟驴,而之前的那只就升格为大灰骟驴了。
看到这头草驴有了繁殖功能,父亲就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想要头骡子。于是拉上去找公马交配——果然第二年就下了一只浅棕色的小骡驹,一家人都感觉太不思议了,当成宝贝一样给抱回屋里,喂奶时才放了出去,但很不幸,七天以后骡驹开始尿血,几天后就夭折了。当时嘎查上有个兽医,帮的查了资料,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这种草驴的初乳小骡驹不能吃,七天以后才可以吃奶。父亲就不不信,哪有孩子不能吃妈妈的初乳——初乳里含有增加免疫力的成分,吃了可以增强免疫力。结果第二胎还是这样,当时是不知道草驴下驴驹的时间,等发现时已经吃到奶了。只到第三胎,才保了下来,小骡驹顺利长大,成了我家第一头骡子——大黑骡子,之后又有了灰骡子、小黑骡子,虽然之后又买了驴和骡子,但这几头骡子彻底改变了我家的交通条件——骡子可是真正的壮劳力,是毛驴、甚至马都没法比的。而且,由于传承了驴妈妈的强大基因,小灰骟驴和几头骡子都是个头大、体力好,吸引了不少人羡慕的眼光。
我家的第一峰骆驼也是集体分配的——是一只黄色偏红的骟驼——这种颜色是标准的“驼色”。在牧区,夏天一般用骡马毛驴,冬天用骆驼。当时我家就只有这峰骟驼,当然就成宝贝了,不是因为待遇好,而是担当的多,跟那头黑骟驴一样,既要驼东西,又要骑人,真是一块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种情况一直到包产到户时家里分了骆驼后才改变。因此我们一家人都与这峰骆驼有了很深的感情,特别是骑着外出的时候,敦敦厚厚的身子和毛绒绒的驼毛总是让人既感觉安全又感到温暖。特别是人骑上去以后起身的那一瞬间那感觉真好,当然也有不用卧下就能骑上去的办法,几个妹妹和弟弟就想出了办法,他们把骆驼头拉低,踩到骆驼脖子上,骆驼抬头的时候人就乘机抓上了驼背。
在荒漠和草原上,骆驼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几乎每个人出门都是骑骆驼,经常能看到有人骑着骆驼一路小跑,不择地形,来去自由,骆驼和人都有一种飒恣英爽的感觉。骆驼还有一个好处是识路,经常有人深夜裹着一股冷风就进到屋里,然后说自己在滩里迷路了,由着骆驼就走到了我家。而最有切身感受的是有一次从中卫回家的路上,出发时就已经有点晚了,走到半路时,本来就不太清晰的小路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我们把骆驼的缰绳搭起来赶着走,果然一步也没有走错,顺利把我们带回了家。
就跟现在的爱车需要定期保养、每天维护一样,牲口也是一样,晚上要放到滩里去吃草、休息,早晚要喂玉米等饲料,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省。于是每天早上去找牲口就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否则这一天就没有牲口可用了。找牲口要趋早,往往是天高麻麻亮能看到牲口踪的时候就要起身——找牲口最简便的办法是循踪而去。到头天放开牲口的地方找到踪迹,然后跟着踪迹一路追寻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牲口是系着绊,因此走不快。但也有意外的时候,特别是天旱的时候,由于没有草可吃,牲口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路,一晚上时间就会走到很远的地方,也有可以挣断了绊,那就信马由缰了,天知道会走到哪儿。
因为有了循踪去找的便捷方式,因此每次我们都要到前一天晚上放牲口的地方去找踪,也有时候实在不知道是从哪儿走的,就只好围着家的四周转——牲口是从家里走的,总会找得到它们离开家的踪迹——牧区把这种方式叫“圈踪”。当然,我们种方式是笨办法,真正的高手是认识牲口的踪迹的,我家一个邻居就是其中的高手,他们一家人都有这个特异功能,只要见过一次的踪就能记得,包括人的足印,甚至摩托车的辙印。平时总能听到他们说昨天在哪哪看到谁家的什么什么牲口、什么什么摩托车过去了。尤其神奇的是他们能认识羊的踪迹——真的,简单无法想象,羊的踪,那么小,那么多,杂乱无章的,他们怎么就能分辨得了,但实事摆在那儿,让你不得不信。
当然牧区能识得踪的不只这一家人,但能把自己家牲口蹄印分得清楚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别人的家就操不了那份心了。至于我家的人——算了,还是不说了。我们只好用最原始的、最笨的方式跟着踪走了,一步也不能离开,要不然一不小心跟错踪那可能就南辕北辙了。关键是,不能及时找到牲口,那可是要误大事的。一般情况下,牲口也不会走远至多半个小时基本就能找到。但也有意外,碰上哪天牲口走得远了,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放开腿脚往前追吧,距离远近可以通过踪的新旧来判断,还有一个绝招,就是看牲口粪便,基本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还有更糟糕的时候,那就是晚上刮了大风,无踪可觅。这时候只能凭自己的判断了,平时牲口要去哪儿,能走多远。但这也要碰运气,我就看到过经验老到的父亲整个上午都在滩里转,硬是没有找到牲口——幸亏是他自己,要是我们,还不被骂死。
其实找牲口也要对牲口的秉性,骆驼还好,毛驴也还基本乖顺,尤其调皮的是骡子,这些调皮的家伙是不想轻易被我们抓住带回去的,还好它们也有致命的缺点,受不了饲料的诱惑。于是我们去的时候都会准备一袋子饲料——一般是玉米,骡子不等我们到跟前就急不可耐地咴咴地叫着往人跟前走。它似乎也知道人们是为了骗着想抓住它们,于是跟把嘴伸入口袋里结结实实地含进去一大口再慢慢咀嚼——也算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力水平了。
要说找牲口,最难的还是大群的骆驼。包产到户以后,我家也分了一些骆驼,这对我们可是新课题——过去我们一直放羊,也习惯了放羊,毕竟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但既然有了这些个成员,就得分出一部分精力来伺候。骆驼是大畜,不用像羊一个每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赶着放,平时都是三五成群地在滩里自由游弋,但人们一般会大致掌握住它们都在哪里,尤其是要定期给它们饮水,所以找骆驼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家的这件重要的事就主要由已经辍学回家的大妹承担了。
骆驼是“长腿”牲畜,草场好的时候可以好多天不喝水,所以可以很长时间不用去管它,但天旱时就不一样了,由于没有可吃的草,这些腿长健走的动物就撒开腿往远走,不知道一天时间就能从哪儿走到哪儿。最要命的它们有一项特殊功能,几十里地就可以闻到水的气味,这本是它的特长,但对牧民来说就是致命的,因为离我家四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中卫林场,骆驼凭着自己的特异功能很容易就跑到了林场,然后被护林员圈住罚款——那些年可以没少被罚款,我们自己即无能为力——总不能把它们都圈起来,那样的话家里也喂不起。
那几年大妹妹就是一个标准的养驼人,冬天骑一峰骟驼,夏天骑一头骡子,带点干粮和望远镜,整天满滩跑,也不知道一年下来要跑多少路。那些年放假时我也曾装模作样地去找过几次骆驼,但我纯粹是走过程,完全不得要领。有几次碰到别人问起路上有没有遇见他们家的骆驼,我竟想不起来路上都看到什么骆驼了。更可笑的一次是不知跟哪个弟弟或妹妹去一户人家问我家一峰骆驼,本来是应该去井上看的,但我们一直坐在人家等人家上井饮骆驼的人回来问了一下情况,看着我们的囧像,女主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我们说了一句“木事嗷~~~~,靠你们两个人找骆驼!木事~~~~”意思是我们俩人去找骆驼,根本不靠谱。
其实,牧区有了望远镜后,找牲口就方便多了,平时就能看到高高的山梁上蹲着一个人,拿着望远镜在那儿看好长时间,牧民的眼睛好使,远远望去就能识别出自己的牲畜,特别是骆驼,这样就省去了不少事。也许,在某一个时候的某一个高高的梁上,就有我大妹端着那架望远镜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看着远方那些牲畜悠闲地踱步,而头顶的阳光还在无情地烤着脚下的那片土地,当然也包括她自己。
现在,如果有必要,每只骆驼都可以带一个GPS,骆驼在什么地方,在自己的手机上就一目了然。过去非常困难的事,有了科技,就会如此简单。
但那时,真的不简单。

万治友,笔名:之友、遥远。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内蒙古阿拉善农商行副行长。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新媒体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