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原会长施杞老教授于2017年11月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俞大方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题写了一幅书法立轴:“纪念俞大方教授:一代大医。”(见本书扉页)这是对俞大方先生推拿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俞大方先生1985年主编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推拿学》(通称“五版教材”),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印刷数十万册,是几代人学习推拿的范本,俞大方教授由此成为全国中医界公认的推拿翘楚。 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校长施杞教授题词:一代名医(2017年) 俞大方先生是我的推拿启蒙老师。这次受吴荣南老师的委托,担纲整理俞大方先生的推拿学遗稿,是我作为学生的责任。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陶景松先生,毕业后留任上海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当助教,当年就曾经是俞大方老师的助手,协助他编写“五版教材”《推拿学》,担任“协编”。而我当时在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任教,也协助“五版教材”针灸推拿学科总负责人邱茂良教授对《推拿学》的编写大纲和教材提供过一点审阅意见。如今陶景松已在多年前英年早逝,而我有幸继续在这本书中担任他的角色。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幸运儿,1978年春入学上海中医学院,就读针灸推拿伤科专业。第一学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由俞大方老师主讲的,当时他在解剖教研室进修。俞老师授课的特点是左手持几张卡片,右手抓一把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连写带画,画出各种彩色“线路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诠释难点,提示重点。后来给我们上推拿专业课也是如此。这一风格是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们共同的印象。所以这次受命整理出版俞大方老师的遗稿,我认为在排版上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俞老师手稿的“线路图”风格。这点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认可,尽管给排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俞大方老师的推拿手稿,文字非常简练。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文字内容,我尽可能地在推拿基本手法、人体操作法、临床特殊检查法等章节增配了大量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新绘者外,主要取材于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俞大方、曹仁发、吴金榜主编的《中医推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我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推拿手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英汉对照精编实用中医文库·中国推拿》(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等,也有少量参考了其他专业文献,在此谨向原图的作者致谢。 本书附录1是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陆萍副教授整理编写的《俞大方教授年表》。由于俞大方先生1985年就远赴美国,又于1999年过早地病逝,使得资料收集工作极为困难。多年来,我们查阅了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档案室,走访了俞大方先生的部分生前好友或同学、同事,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协助,补充俞大方先生在海外弘扬中医推拿的史料,使这份年表能较为完整、较为正确地反映俞大方先生为中医推拿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本《年表》首次发表于 本书有很多解剖知识的描述。俞大方先生是我国推拿界中比较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先行者之一。推拿治疗是在人体上做文章,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是达到一个合格的推拿医师的基本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强调“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方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讲的就是解剖知识对手法疗效的重要作用。为此俞大方先生曾专门在上海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脱产进修半年。初学推拿者对于有关章节中解剖知识的描述切不可等闲视之。 在上篇第五、第六章成人疾病的推拿治疗,大家会看到有很多擦法(平推法)、热敷的内容。这是内功推拿流派的特色。俞大方教授是内功推拿大师马万龙先生的入室弟子。尽管他对一指禅推拿、扌衮法推拿、软组织压痛点推拿都颇为精通,但他功底最深的无疑是内功推拿。本书附录2中收入的《从力学原理探讨平推法的作用》的论文,更是俞大方教授深入探究内功推拿理法的结晶。特说明于此。 下篇的第四讲简述了小儿推拿疗法,可作为上篇空缺内容的补充。 本书的整理、校对、绘图、编辑、排版工作难度颇大,耗时将近五年。感谢王士安、魏海燕、阮明诸、王晓宇诸位录入本书文本,感谢天石先生拍摄俞大方研讨会代表合影,感谢赵泳天加工编辑部分插图。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立项和支持。 常常有人说把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还给老师了。本书真的是要把老师的讲稿加工后“还”给老师。希望这本书的整理、编辑,能够基本符合俞大方教授的原意,这是学生交给老师的一份作业。 在本书即将付梓前夕,从美国传来了吴荣南师母不幸辞世的噩耗。吴荣南女士生前一直关注着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她协助俞大方老师为推拿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愿本书的出版能告慰我的老师和师母在天之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