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刘熙载《艺概》言,“艺者,道之形也”。中国古代传统将“道”作为知识、思想、信仰的依据,作为形下之器的艺,被认为是“道”的感性显现方式。在“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文化氛围下,“道”与中国文化在围棋中有生动的体现。 围棋之道 围棋的阴阳关系 据先秦古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尧与伏羲同属一脉,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尧帝就是伏羲,在《易经》里,是伏羲一画开天,这一画就是道生一。 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总根源就是一画,叫做太极,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叫做本初。那么围棋有没有本初呢?当然有,那么围棋里面的本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点,由这个点延伸出了整个围棋的纵横关系,我们也可以叫它阴阳关系。这个点就是围棋的炁,炁是围绕在棋子周围的点,这个点还必须有线和棋子连着的,否则便不是棋子的炁。一个简简单单的规则,构筑了围棋的框架,这就是大道至简。 中华文化讲究“道统”,一切都与阴阳变化,五行生克相关。“道统”讲究“象”,六十四卦也就是六十四象,象外之意都是象征或预言。东汉班固《弈旨》认为,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将围棋的棋局与天象、政治、战争等古代的“国之大者”相比拟。 黑白构建的天地之中,表达了阴阳合一的大道至简,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黑白二色,互根互生,单独的一色不成其局。攻守相合,正反相衬,循环相依。阴阳对立且统一,相持转换,此消彼长。起心动念为起手,缘起初定就是投影源,瞬息万变后的一切格局都是起手的投影。 围棋之道 围棋的能量关系 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也叫一个正弦波。正弦波包含着阴阳两种力量,也就是两仪。围棋里的黑棋,白棋就是两仪,而阴阳的互动,又产生了四象,所有黑白交错的能量关系里,就定下了整个棋局的主导力量,或偏于阴性,或偏于阳性,或中气以为和。 《易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是上古《易经》之首圣,也是先天八卦的创始人。易医同源,不知易,不可以为医。故,易,医,棋同根同源。 围棋有纵横十九路,《黄帝内经》有病机十九条,这是巧合也不是巧合。形似不足为据,重要的是棋理和医理相通。围棋理论可能是最早的兵法,而中医的医理也与兵法相通。中医说,用药如用兵,而围棋则是模拟的战争沙盘。中医古训“急所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围棋的格言是“急所重于大场”,二者对轻重缓急的理解是一致的。 弈者,以对手作为敌人,医者,是将疾病作为敌人。中医主张“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尤”,《棋经》则有言,“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讲的也是中正合和的问题。医和弈同音,中医讲究辩证医治,让五行能量平衡和谐。围棋则讲究“持重”,围棋大师吴清源攀登上世界的围棋的顶峰,他解密自己在东瀛高手如林的围棋界横空出世的秘诀,就是“平衡”二字,而平衡不仅是中医的理论精华,也是中国文化深厚的中庸之道,“太极者,平衡也”。 围棋之道 围棋的全息关系 围棋里所有的关系皆是阴阳的关系,其实是对弈者意识之间的关系。整个棋局的显化,是对弈者意识自由度集中的外显。 《黄帝内经》说:“两精相博谓之神。”两精就是阴和阳,一个正电、一个负电,它俩一碰才能产生火花,才能产生那个巨大的在、无形的能量,阴阳相激产生的能量就是神。也可以描述为阴阳交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叫做神,再详细的描述一下就是阴阳之气互抟产生的能量叫做神。人的精气神是要靠阴阳的共同努力,靠纠缠与交合,才能出现这个“神”,也只有在阴阳单纯的相互激荡下,产生的才是神,这个神就是神气,这才是生命。 对弈者物我两忘,以达到无知、忘知、无忧、忘忧的境界,其实就是至简心法里的起心N维在无穷。由此而畅神,乃至逍遥物外。而“忘忧”作为围棋的别称,也正体现出对弈者恬淡虚无的趣味追求。 黑白棋子在纵横的网格里的起起落落,每个点里的全息关系,都是在演绎道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