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的眼镜,曾经也是奢侈品

 透明雨y 2022-11-24 发布于陕西

眼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视镜片,戴上眼镜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眼镜除了被用来纠正视力恢复眼睛功能以外,还成为体现人的风度和气质。

眼镜的发展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9-13世纪,最初的简易放大镜“阅读石”应运而生,是用透明的石英、绿宝石、水晶制成的,使用的时候放在纸上,便可以放大文本的内容。英国学者罗吉尔.培根在花园散步时,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受到了启发,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于是他又找来工具将玻璃球割下一块,把玻璃球片抛光后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又找来一块木片,在木片上挖出一个圆洞将切割下来的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手柄便有了第一个放大镜,他的著作中系统描述了凸透镜的性质及其放大功能。

放大镜的出现告诉人们凸透镜可以使东西放大,想到用凸透镜矫正视力的是来自意大利的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最开始的眼镜是没有眼镜架的,人们有的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有的用细绳绕在耳朵上,有的干脆固定在帽子里,人们用了各种目前看来是稀奇古怪的稳定方式和方法。直到16世纪,德国才制造出有镜桥连接的眼镜。后来又有了夹子式镜架,到16世纪末,埃尔.格雷科制造出了第一幅带镜架的眼镜。

眼镜1.jpg

早期眼镜的研磨技术不能达到表面光滑、曲线均匀的要求,镜片多是用水晶、宝石等材料制成的,小小的眼镜是奢侈的价位,只有少数的富人才佩戴的起。 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玻璃材料逐渐取代了天然水晶和石英。当几何光学知识和相关定律逐步被人们认识和应用后,镜片的屈光度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被联系起来,开始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折射率的镜片材料。

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研发出近看远看两用的双焦眼镜。他先制出分别用于远看和近看的两副眼镜。然后把镜片水平切割成平均的对称的两半并研磨好切口。上半块为看远的镜片,下半块为看近的镜片。把它们水平拼合镶嵌在同一副框架内,就成了远看近看两用的双焦眼镜。到了19世纪中期,机械研磨加工设备的出现可以磨制各种不同规格的镜片,镜片的设计也从平面镜片转为双凹镜片或双凸镜片。

眼镜3.jpg

明代西洋眼镜进入中国以前,宋末元初我国就已经有人在使用眼镜,最初的眼镜不叫眼镜,有另外一个名字—叆叇。在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中有“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的记载,我国的眼镜大部分是保护眼睛的水晶平光镜,墨晶等遮阳镜和能够放大的老花镜,很少有能够矫正视力的近视镜。由于当时制造镜片的原材料为天然水晶石,眼镜的价格十分昂贵,一般的百姓难以承受,是贵族或富裕商贾们的奢侈品。

西方发明的眼镜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时,许多人对其抱有抗拒心理,认为眼镜是眼睛前面的障碍物,到了清朝中期,眼镜已经十分常见,越来越多的眼镜流入市场,佩戴眼镜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有诗:“方鞋穿著趁时新,摇摆街头作态频。眼镜戴来装近视,教人知是读书人”。在1954年法国工程师发明了树脂镜片后,低收入的家庭也能享受到眼镜带来的便利,眼镜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眼镜的出现为许多人开创了新视界,随着眼镜的普及,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帮手,随着技术的进步,眼镜家族逐渐地壮大,出现了隐形眼镜,防护眼镜、太阳眼镜、VR眼镜等种类。不同的眼镜在人们的生活、学习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