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量多头私募终将死去

 张点点8088 2022-11-25 发布于四川

老私基的免责声明:

客官在阅读或使用本公众号文章即表明客官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公众号所发布文章涵括的一切信息仅提供给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查阅,所有版权均归“老私基”所有,各位客官未经授权不得随意发布、修改、复制、改编、摘编或以其它任何方式使用。

2、本文所含来源于公开资料的信息,本公众号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老私基我已力求文章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相关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老私基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3、本公众号任何表述均属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用语,不应被视为构成向任何人士发出的要约。老私基真诚提醒,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过往业绩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业绩表现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承诺。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105]号)第十二条: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最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直都是疯狂出差。有的是每天行程排满了各家急需融资解渴的准上市企业;有的是趁着码还是绿的跑各家做调研;我的行程表虽然是出去路演营销,但其实往往都变成了心理按摩大会。
我们产品倒不烂,今年平均是正的,但敌不过很多同业产品确实伤客户太深。
公募工具人,没收高费用,受众都是小韭,跌的狠,除了骂,也做不了太多;私募追求绝对收益,费用摆在那儿,战胜不了市场,大韭们饶不了你。
所以,这两年行情不好,会经常听到私募道歉,免管理费,很少听到公募道歉免费。
不是公募业绩好,爱坤粉,菜狗粉,也都跌的哇哇疼。但是私募收业绩报酬和高额管理费就是原罪。
所以我看最近在费用上,也开始有卷的迹象了。
以前汉和打响第一枪不收管理费,只靠后端没人跟,最近又有家也搞起这玩法了,这么下去,未来多头私募的生存环境,可能会越来越难。
价格战只是一方面,重点还是现在大量多头私募战胜市场的收益,确实不值这么贵的费用。
包括这几年扩张起来的众多百亿主观和量化机构,普遍都出现了这类问题,只是大部分主观博行业和博风格问题更突出,所以在这样的烂行情里面受伤更重。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相信有很多百亿私募会逐渐被消灭。因为这般超额业绩,支撑不了高费用,即便免费也解决不了问题,疾在腠理,只有把资管能力做上去才是正道。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的资管能力,大部分都是smart beta,很少体现管理人的pure alpha。
就像过去三年多一轮牛熊行情里,传统深度价值投资的代表无法战胜沪深300指数一样。
而如果一个投资策略,只依赖过于传统的投资方法论,我们觉得一定是缺失的。
因为传统体系中估值理论是在一个假想的很美好约束条件下起作用,而现实世界中情况纷繁复杂的多。
估值虽然是终点,但是估值也只是一个基础,P/B和P/E很多时候看似很低,我们发现却依然不能提供充足的下行保护。
同样常常被基金经理挂在嘴边的的好企业、好价格,如果我们都不具备判断企业的价值中枢,这样似是而非的说辞也毫无帮助。
什么是好企业?好价格?腾讯是不是是好企业?招行是不是好企业?平安不是好企业?美的是不是好企业?
很多投资者被好企业毒鸡汤毒害,过去在蜂拥买入市场上名声响当当的企业,尤其在配以不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仿佛这就是怎么也不会错的。
但是事实是这样的错误,付出的代价往往非常沉重。
如何估量一个企业的价值?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无法估量价值的。
因为大部分企业处在多变的行业中,处在景气和低迷周期轮回中,处在人口、政策红利带来的红利尾声中,处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同时竞争格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中等等。
买入价格的确定性,和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种不匹配,意味着在一个有赔率优势的击球区买入,才足以覆盖不确定性中的诸多不利因素。
这也意味着很难大仓位参与已经高位的成长股或价值股,因为缺失赔率、缺失下行保护,无异于刀口舔血、火中取栗。
而细究看,很多超额业绩不及预期的主观基金经理,在策略上普遍都存在我们说的,大部分都是smart beta,很少体现管理人的pure alpha,具体有几个特征:
  • 行业暴露明显,一旦所擅长行业板块不及预期,或遭遇政策风险,那业绩就直接变脸;
  • 风格特征更为突出,常将风格标榜成卖点,明明给客人的是smart beta的产品,却收着pure alpha的价格。
所以喜欢赌风格赌行业的,如果再没pure alpha能力,即便短期这些行业或风格可能会掀起巨浪,带动产品上行,但是一旦反转,叠加价值中枢判断失误,那产品业绩就会非常难看。
而且再往前看,曾经的华夏一哥,小李飞刀哥,涨停敢死队二哥,量化选债哥,量化定增哥,这些规模都不小,最后却逐渐泯然众人,到底都是啥原因?其实无非也都是资管能力跟不上,没pure alpha,策略又没迭代导致。
市场要淘汰你,都不跟你打招呼,近十年,众多奔私名士犹如过江之鲫,财富毁灭力度却不亚于非标违约。
而历史总是以不同的节奏在重演,借着2020年的东风,一夜之间,大量主观私募干到超百亿,如今有些又用短短一年多时间,自己把自己砸到50亿左右。
这波动是pure alpha该有的波动吗?归根究底,还是以前躺着赚smart beta太舒服,都不去老实花精力做pure alpha了。
当然,部分量化私募也有相应问题,就像2017年之前的量化也没好哪儿去,也全是一帮赚smart beta的人精,做多小票做空大票都能躺赢,要不是遇到2017年之后的毒打,还不会努力进取,做好pure alpha。
其实近一年市场不好,就很检验一家资管机构的超额赚取和修复能力,于是我们发现在量化领域,今年超额做两个点甚至负超额的,而且波动还很大的,也依然存在,而且居然全是一票规模偏小的量化。
所以以前大家总觉得应该买规模小的,多选小而美,但回过头发现,选的全是一帮小而丑。明明规模小更容易做,却不敌体量更大的同行,你说两者能力差距得有多大。
所以对于客户来说,不要追求所谓小而美,大而丑云云,大和小并非是你选基法宝,就像炒股不是只看估值就可以一样,要多维去评价。
当然我们在选基时,确实可以回避同策略中表现过度反常的产品,因为过好和过坏,往往背后都是管理人在豪赌。
市场进化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哪家敢说,我比同体量谁谁,在投研能力上领先很多倍。而短期业绩如果不是能力的体现,那就是豪赌的结果。
当然这两年量化多头的煎熬程度,平均相比主观好太多。除了量化在高中频价量策略上的超额,相比主观中低频选股的超额确实要强一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这两年市场整体风格更偏成长,因为成长过去并没有获得曾经外资的宠幸,今年也没有遭遇外资流出的鸭梨。
对于量化来说,要做好超额就一定会偏成长,因为中小成长股在横截面方面的离散程度和时间序列方面的波动率,两者都相较大票价值股要要大的多,所以超额确实更好做。
除此之外,量化今年表现更好些,也源于各家量化普遍在去年都经历过风格因子打击之后,在风格约束上普遍也收敛了很多。
所以即便今年市场风格波动剧烈,量化私募的平均超额还能有年化10-13%左右。
其实对于主观多头也是,明明吃了这么多次行业和风格的亏,还在豪赌,如果还依然继续这样,恐怕未来日子只会更难。
因为市场在有效,客户也在成熟,过去你可以通过吃老本靠品牌,靠理念,靠费用便宜云云,但是现在大韭们也学聪明了,没点长期稳定战胜市场的超额能力,客户很难买账了。
本质客户付这么高费用,买的就是超额能力,这也逐渐成了很多客户决定去留最重要的核心指标。
所以我们一直在说,一家资管公司真正的护城河,是资产管理能力,是pure alpha能力,没有建立在资管能力之上的品牌,规模,费用甚至管理这些,终将都只是镜花水月。
管是主观还是量化,少花点钱在公关上,多把人力物力财力重点铺在加强资管能力建设上,否则超额长期被吊打,长此以往,私募死亡名单上,一定会早早有你一笔。
所以对于客官们在买产品也是,要主次分清,抓住资管能力这个主要矛盾,不要在主要矛盾都没解决的情况下,去纠结这些次要问题。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