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赏石文章的“死去活来”

 二闲居 2022-11-25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死去活来”这一概念对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说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这些领域里,对前人的理解,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必须虔诚的投入,不至极似,不“死”不休。极似之后,有人因此而迷失了方向,从此再也找不到自己;贤者,在极似中置死地而后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他的境界因此而永生。

图片

寒山访友 | 新疆风凌石

在赏石这块领域,由于我们自身的忽视,多篇可见“天功造化”、“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就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词句,不断地重复,无非让赏石文学多了些机械性陋习,少了些鲜明活泼。人与石的对话是寻找与自然的亲切,求得心灵的一点慰籍,探求回归自然的途径。优秀的赏石作文表达,犹如清泉从心田缓缓流淌,那是婴儿在母亲怀抱被轻轻抚慰的感觉。如果石界仅仅对赏石理论情有独钟,忽视对各种赏石文体的关注,也许,赏石真的就难以成为高雅艺术殿堂里的一枝奇葩。

图片

灵山秀水 | 乌江石


图片

万亩良田 | 大湾石


奇石的玩赏具有雅俗的双重性。奇石之奇,在我们的平常心里会有别样的感触,无须特别留意,这样的感受随处都在。自然之奇,“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确是较好的颂扬词句,人们不会去拒绝美味佳肴,怕只怕同样的美味以同样的烹饪手段连续呈现,倒胃是难免的了。奇石的内容是靠人来解读的,其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值得我们去玩赏,台湾石界因此以“雅石”的界定来阅读奇石,摒弃“粗、奇”,寻求探索“奇、雅”。阅读,是对奇石内容的了解。之后,根据各自的经历和喜好会对它的某一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去品味,恰逢其会,心灵在这儿将得到短暂的休憩。

图片

怀旧 | 大化石


所谓玩味,在石道中是对“品”出来的东西反复咀嚼,在咀嚼中享受“品石悟道”而来的意境。修心、养性固然是个体的事情,但独乐乐不是我们要提倡的处世方式。把我们的理解、感受、品味出来的意境传递给大家,把美和快乐象阳光一样播洒开来,让人们的心灵沐浴阳光七彩、聆听顽石的欢歌,众乐乐的达成,是需要优秀的赏石文学来担纲传道者的角色的。因为目的不一,这里就有了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偏好。

图片

金橘飘香 | 雨花石


雅、俗,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他们情同手足。雅是在俗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俗是雅必须为之服务的对象。有谁能说两千年前广为流传于民间口头传咏的歌谣不够俗,又有谁能说收入《诗经》的《国风》篇不够雅?雅与俗就是这样,剪不断,理还乱。歌有其幸,以《诗经》载道,千年以还,“诗三百”、“古诗十九首”成为历代学习的楷模。众生因此感谢我们的前辈以如此优秀的形式记录了当年心灵的悲歌与欢笑。今天,我们看到他们的颜容依然清晰,他们的声音仍旧动听。

图片

曹衣出水 | 右江红线石


商品经济潮中,自有潮起潮落的风云变化,雅俗里亦有功利。在雅石的玩赏中各有体会,形而上者谓之道,“得道者”总想将其“道”传递给大家以求共同切磋。其理念、价值观的传递实际上也是一种推销形式,这种推销是希望得到同道愉快认同,这需要娴熟的文字驾御功夫,“赏石文学”要达成的正是亦“雅”亦“俗”、及对心灵的“浸润”、普遍愉快认同的效果。石界有很多石友是依托奇石交易赚取利润为谋生方式,除了一般的推销手段,对奇石的描叙应有独到之处,提高表叙方法,同样会提高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在“赏石文学”水平普遍提高的明天,业界的浸润自会潜移默化。
图片
禅心自在 | 冰彩玛瑙

图片

网 | 大化石


僵化的、机械的赏石表达在石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将渐渐淘汰,赏石必然会在“死去活来”中推陈出新,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he end


| 往 期 推 荐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