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武术套路作为课间锻炼活动的可行性(全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试论武术套路作为课间锻炼活动的可行性

摘 要: 课间操作为学生课间休息所采用的一种积极性调节方式,已在我国开展了几十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间操的内容、结构和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中职教学改革的需要。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果将武术变成若干套路,作为课间活动在中职学校推广,具有别的运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 武术套路 课间锻炼 广播操

一、课间锻炼内容及形式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大脑发育还不完全的阶段,课间锻炼是必要的,课间锻炼的形式与内容对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的影响也是重要而深刻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课间锻炼都采用做广播操的形式,但据我们调查了解,现行广播操的内容和形式并不完全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课间操时间过短,做一套完整的广播体操大约需要l0分钟,而这种运动量很难满足朝气蓬勃的学生;第二,课间操内容过于单一,学生每天重复做同一套广播体操,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抵触的情绪;第三,厌倦情绪导致了学生做操时“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出现。现在的学生做操基本是在应付差事,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养成了一种马虎行事的不良作风;第四,组织模式死板,每天都是集中到操场做同一套操,天天重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没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好。

因此,纵观中职学校的课间操,基本都是“你不动我也不动,你偶尔动一下,我也偶尔动一下”的景象。虽然体育教师们经常采取检查、评比等措施进行整顿、治理,工夫下得不小,但总是“雨过地皮干”,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根本好转。因此,在提倡通过学校体育来促进全民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今天,在课间锻炼时间实行单一广播体操制度,不仅不能适应中职生身心特点,也不利于推广全新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所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课间锻炼的创新改革,使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开展武术操、搏击操、街舞、创编操、球操等活动。

二、武术套路作为课间锻炼活动的优势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国传统健身术的精华,注重人的内在气质、品质、精神的修养,主张通过身体锻炼达到自身内外的平衡协调。如果将武术作为课间操,不但可行,而且具有别的运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博大精深的武术可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兴趣。

武术.它不仅富有中国特色,而且随着大众传媒的推广,连外国人也喜欢上武术,中国人自己也觉得武术博大精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武术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武术本身含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从功利的角度说,武术可以健体、防身与竞技;从观赏性角度看,武术本身就是“舞术”,本身就是艺术。如果把武术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就能组合出非常好的综合艺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打电影,正是因为《少林寺》、《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使全世界知道了什么是“中国功夫”(即武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学起来格外快,而且有持久力。武术不管是套路,还是散打,门派众多,技法多样,尤其讲究“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修”,运动时全身各部分协调配合。相信大部分青少年是愿意掌握其中几样的,这比全国几亿人同学一套广播体操,肯定要好得多.

(二)以武术作为课间锻炼,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而且还可以对广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现代体育史上,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存在“西学东渐”之实,实际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例,除跆拳道和柔道等少数东方传统体育项目外,其余皆为西方体育项目,西方体育文化一直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着强大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之精华的武术,反过来推向世界。

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进程当中,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试想一下,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在课间操时间习武,这本身就是一种宏大的体育文化传播。这些人将来势必会走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完全可以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把武术文化扩散过去。那么,这种人际传播的威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发展学校武术,有利于大力促进中国武术的全面改革。

目前,中国武术面临着三大改革任务,即力争竞技武术进奥运,加快竞技武术改革步伐,武术进一步走向市场。竞技武术能否进奥运,既要看武术在国际上的开展情况,更要看武术在它的故乡——中国开展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武术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如理想的那么高,其中,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仍很薄弱,相反,大学的情况稍好一些。要提高中国人的武术参与此例,学生是主要对象。而竞技武术在国内受欢迎的程度有待提高,关键是现场观众不是很多,如果学校武术开展得轰轰烈烈,学生喜欢武术了,竞技武术就不愁没有观众,其市场化程度自然就高了。所以,学校武术与竞技武术是相辅相成的,正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相辅相成的一样。从历史与现实双重角度来看,将武术作为课间操的主要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三、武术作为课间锻炼推广策略的可行性

(一)编排不同套路的武术操。

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锻炼形式是武术操,自1965年创编以来,在甘肃张腋地区推广,并在实践中反复修改,受到锻炼者的欢迎。

该操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法等进行动作分解,包括虚步亮掌、正前踢腿,弓步冲拳、仆步按掌、侧前踢腿、蹬腿冲拳、马步击掌、提膝平衡、弹腿拍脚、歇步宙掌、撩臂推掌、丁步砍掌、仆步亮掌、二起飞脚、整理运动等五节内容。每节做两个八拍,全套动作可在4分30秒内完成。

该操动作多,容易学,运动量大于一般广播体操,可使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较充分地活动起来以得到锻炼,并可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缓速进行,提高锻炼情趣,具有较好的健身效果,易于学习和推广。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武术比赛。

在当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然而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都忽略了武术这一价值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笔者认为,如果充分利用每天的课间时间,将武术纳入课间活动的教育体系,组织专业体育教师进行讲授与指导,并在各个学校间广泛开展武术普及活动,将原有的课间操队列比赛改革成武术比赛,逐渐将武术意识渗透到学生们的心目中。

如果用“武术操”来取代广播体操,各中职学校就可以定期用比武的方式来代替广播体操比赛。即用集体比武取代集体会操了,那种场面将会蔚为壮观。

用武术改编成的“武术操”,来取代广播体操,再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使其不断完善,这样不仅能弥补传统课间操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不足,同时也能满足青少年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健身,其实际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向阳.学校课间(操)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2.04.

[2]〈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改革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学课间操改革的研究与设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3]周晓萍.中学课间操改革的尝试与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21.

[4]李志坚.激发学生大课间活动中的体育兴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