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成长】孙光友:教师的专业写作要靠文学来涵养

 大美文化 2022-11-25 发布于湖南

教师的专业写作要靠文学来涵养

文/孙光友

    原以为连续听3天的讲座会很难受,不曾想主持人宣布培训结束后,几百号学员都还沉浸在极度兴奋当中。我带7名教师参加了近期的这次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临走时,大家都有帐然若失之感,觉得学习时间还能多几天就好了。依依不舍的我们在培训大厅照了个合影,存了份念想,才悄然离开。

    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是我见到的一次收获掌声最多的培训,事后想想,这应该就是文学的力量。个人体会,这次培训策划的惊艳之笔就在,没有把教师写作培训框死在专业写作培训范围,有效地避免了培训内容的狭窄和枯燥,让整个培训过程始终充满灵气。讲授专家除了省内教育界“大咖”,更有省内顶级的文学“大咖”。如同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著名作家阎真和谢宗玉,分别讲授了《文学的语言艺术》和《散文创作》。两位作家的激情、智慧和诗一样的语言,冲击着学员们干涸的心田,激活了学员们潜伏已久的文学渴求。就我个人来说,虽然是个省作协的会员,还出版过一本诗集,至今也没丢掉写诗的爱好,但因更多的生活空间都局限在教育的圈子里,对于文学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隔膜。短短3天的培训,我身上沉睡的文学细胞又开始复活、裂变,创作的能量和信心倍增。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路径。为什么大多数教师都缺乏教育科研能力?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不能成为名师和教育家?为什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不快,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总也无法改变?归根结底,问题都是出在教师缺乏写作能力上。一个教师,如果连课题报告都不会写,还谈什么教育科研?如果有经验和智慧,却不会上升到理性思考,不会用文字形成成果,还谈什么成名成家?如果不能通过写作来总结、反思并不断矫正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还谈什么实施素质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写作能力呢?这显然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讲透的,但有一点确定无疑,教师的专业写作能力必须依靠文学素养做支撑。没有文学素养的教师,不可能有文学创作功力,也就不可能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夫,当然也就失去了专业写作的基础功能。没有文学素养的教师,不可能有文学家的审美情趣,更不可能有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也就失去了专业写作的激情、道德感和义务感。没有文学素养的教师,不可能拥有对世界、人生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思维,同样不可能有对教育的新颖思考和清醒把握,当然也就失去了专业写作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毫无疑问, 由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的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从文学入手对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培训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和创新。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是文学爱好者,只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点燃文学追求的热情,激发文学创作的欲望,就会收获更多想要的成果。一个能创作出高质量诗歌、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的教师,难道还捡不起教育专业写作的活吗?更何况,用文学的样式来表达教育,也应是教师专业写作的题中之意呢?

山水之间

我是那个被山水宠着的人


     孙光友,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教育杂志专栏作者,美好教育理念倡导者。出版诗集1部、专著1部、合著1部。

     用花开一瞬的时间相遇,让山水绵长的时光相伴。

 

扫一扫,好运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