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主席:“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 2、毛主席:“下文的问题,因地区宽大,人口众多,反日潮流高涨,有许多文章可做。” 3、毛主席:“最好是走山西与绥远的道路,这是用战争用发展用不使陕北苏区同我们脱离的方针与外蒙靠近。” 4、毛主席:“显然的,如果我们目前采取这种方针,将使苏维埃与红军遭受着损失,并限制其发展。” 依上面四句话,毛主席是有意识地打开空间、展开空间、支撑空间,每每集注于这一点,故空间越来越大,终至大到覆盖全中国。 关于空间操作包括三个方面: 1、打开发展的空间,打通对接上大的空间。 2、打破限制的空间,打掉被占用了的空间。 3、支撑打开的空间,保证空间大小的稳定性,不使之剧烈波动,而使之逐步增大。 1和2加在一起,就是双份空间,如果一个动作,包含了这样两份空间,则这个动作是高效的。 在育人上:比如,既打开对方的自由空间,又打掉对方的包袱空间,这就给了对方很大的发挥余地,于是才华就显露出来了,于是我党看起来就人才济济。
通过鼓励和目标,打开了成就空间;通过肯定经验和背景,表达了充分的信任,这是打掉包袱空间,于是工作中就成效大。
这就把空间打开、支撑的非常明确了。
这是打掉下属害怕的空间、慌乱的空间,这就提升了下属的战斗力。 比如,鼓励的旧电文“作战部队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作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 而新的电文多了两句话。一句是“捷报频传”,另一句是颇带感情色彩的“军委中央、极为高兴”。这一下子让人的干劲更足了、更坚定了、更肯定自己了,不确定、不自信的部分大幅的消除了。 比如,对钱学森,让钱学森在国宴时,坐在1号桌自己的身边,这是拉出了钱学森发挥才干的空间,这是一种任其释放才华的态度,同时也打掉了他被人妨碍的空间。 很多时候,只注意打开空间,而忽视了对方的包袱空间,也不注意支撑空间,结果效果不明显,却不知是他的包袱空间也极剧地变大了,他若背着个巨石,则也势必走不好、走不远。 正是注重这种内外部空间同时打开的意识,虽农村出身,却可以不比那些正规出来的将军们差。那些正规出来的将军,缺乏的是有人给他打开内外部空间,他自己奋斗去开,当然成功率低,虽然初始自带的空间是大了些的、但仍然是不够的。 正如穷二代,没有人给他打开空间、且还有包袱空间,结果就难以成功 ,而富二代,有长辈给他提供空间、打开空间、而自身的包袱空间也小,于是进取的看起来就极聪明、成功起来也就似乎容易。 我们一直讲的贵人相助,其实质也是贵人提供对接的空间、贵人帮我们打掉的包袱空间。 在策略上:
保守军事上的秘密,则打开了军事上的空间;表明政治上鲜明的面目,则打开了政治上的空间。
而毛主席在归因于策略错、路线错、主义错、环境的缺乏,这种归因方式,也是打开了策略、路线、主义和环境上的空间,打开了人更正的空间,而打掉了抛弃人、对人偏见、自加包袱的空间。
消极的理由,对空间不起作用,而积极的理由立即打开了空间,给人以一种驱动力和振奋的信仰。
像这个,如果只是击败,空间仍然是缩小了的,而若歼灭敌人,则空间是扩大了的。
防守只能是依靠别人施舍给出来的空间,进攻则是打开空间的。 在决策上:
向东打,是空间越来越大的,向西打则空间越来越大的趋势不是这么明显的。 比如,坚持创建政权、群众工作,是打开和支撑空间的,虽然这些敌人来了后,很容易倒塌,但光凭缺乏正规训练的军队的力量,空间是不够的。 比如,从苏维埃运动,从土地革命到减租减息,从而对接上抗日的更大空间。 比如,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东有日军进攻,南、西、北三面有国民党军包围封锁,当时有种意见要打出去,但如果我方先开始打,则势必减少我党在全国的空间。 比如,不取金门,是打开空间的操作。不取香港,也是打开空间的。如果不是这种空间意识、下文意识,在当时统一的趋势下,是很难作出这种逆势的决策的。 正是这种打开空间、打掉空间、支撑空间的意识,才能从贫穷、落后的农村——从很小的空间发展直到全中国这个巨大的空间、进而到国际空间。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