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网上有很多诋毁李小龙的言论,有人说李小龙没有任何实战视频

 九州好人 2022-11-25 发布于辽宁
现在网上有很多诋毁李小龙的言论,有人说李小龙没有任何实战视频,只是一个武术理论家;有人说李小龙只是一个电影演员,根本没有功夫;还有人说李小龙就是被神话的人物,甚至有人说李小龙连李景亮都打不过!最让人烦的是有些人还故意夸大其词说反话讽刺李小龙!

其实李小龙是有实战视频的,只是不多,但是李小龙没有上过擂台跟人比武倒是真的,可能很多人觉得擂台上的比武才是真正的实战吧。至于李小龙为什么不打擂台比赛?我想说的是,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是不屑于于炫耀自己的,以李小龙当时的地位,他不需要通过打擂台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增加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更不需要通过擂台比赛赚钱!再说了,擂台上的比赛就一定是真的吗?前几年不是有很多人在擂台上表演得很厉害的样子吗,结果如何?名字我就不说出来了。

李小龙是一位演员,但是他首先是一名武术家,拍电影只是他的副业而已,李小龙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在美国混出了名堂,开了武馆,但是直到他三十二岁去世之前总共才拍了五部电影而已(其中电影《死亡游戏》只拍摄了一小部分)。

实际上,李小龙的功夫实力比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还要厉害,在电影中李小龙跟很多高手的对打都是经过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战胜了对手,而现实中李小龙可能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打败对手,只是为了达到拍摄效果才故意打了那么久!《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拍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为了拍好电影李小龙邀请两位武术高手来增加看点,一位是韩国合气道七段的黄仁值,他的动作迅捷 招式老到,有“左腿攻击之王”的美称,一位是世界职业空手道冠军罗伯华尔,这两个人身为武术冠军,一开始其实并不愿意在影片中输给李小龙,后来李小龙提出说,我们来真刀实枪的切磋一下,如果我赢了,你们就来配合我完成这部电影,一番较量之后,两位武术冠军对李小龙彻底心服口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小龙在电影中的打斗镜头都是经过放慢处理的,李小龙的动作快到一般人都看不清,《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对着镜子出拳踢腿的速度的确非常之快,甚至都发出了声音!李小龙对着镜子出拳时,上衣都有轻微旋转了!因为速度太快了,所以带动了上衣的运动。 李小龙的动作非常快,快到看不清,所以拍电影时只好放慢胶片的速度.在拍摄的时候,李小龙和傲加达擂台比武,李小龙有一个飞踢的动作,一开始摄影机是按照正常速度拍摄,但是出来的效果非常模糊,摄影师迫不得已将转速调慢,以求“真实”。现在的动作片演员为了出效果,加特效、处理镜头、加快播放,而李小龙的却要慢放,这说明什么,你们想想?看过李小龙电影的人应该都可以发现,李小龙电影中的打斗镜头在其他人的电影中是感受不到的,因为太真实了,李小龙在电影中当然也有演戏的成分,只不过是故意把动作速度变慢,好让观众可以看清楚一点,提高观赏性。不然真打起来大家还没看清李小龙的动作对手就倒下了,就没什么看头了。李小龙是唯一拍电影需要慢放镜头功夫巨星,这就是李小龙实力的最好体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人在美国社会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但是李小龙凭借自己的功夫实力成为全美国青少年的偶像,并且成为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华人演员,在全世界开创了功夫片的热潮!如果李小龙没有真材实料,你们觉得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吗?

李小龙是全世界公认的武术家,李小龙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武术高手经常找他指导,其中不乏各种世界武术比赛的冠军,曾数次获得美国空手道冠军的乔·刘易斯就是李小龙的徒弟之一。至今仍有很多武术爱好者通过观看李小龙的录像来研究武术。


李小龙虽然是美国籍,但那是客观条件决定的,李小龙在美国出生,在香港长大,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所以李小龙拥有美国国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点没什么好黑的。

而且,李小龙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电影里面,都是以中国人自居,儿子也取名为李国豪。一般人在提到李小龙时都会想起他是中国武术家,没有人会把他当成美国人,他的功夫也被称为中国功夫!可以说,李小龙是给我们中国人长了大大的脸了,是中国人的骄傲!

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磅(约181公斤)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只比泰森的500磅(约227公斤)低了一点,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约118公斤),泰森的体重接近200公斤,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约60多公斤)。这样一个速度快到别人反应不过来力量又这么大的人想找到一个可以击败他的对手也是非常困难的。


李小龙不仅功夫难逢敌手,而且也是一位爱国者,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黑他?至于有些人说的李小龙打不过李景亮之类的言论,我也不想跟他们理论,他们自己开心就好!

你们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