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花木兰她有三种境界,是个识趣的人。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11-26 发布于黑龙江

接着讲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那她是怎么样做成这件事呢?我们就得往深里走一步,了解一下在当时有什么样的制度,能让她实施这个计划。


有一个词叫作府兵制,那这个词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面其实是有讲到的,但是我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讲《木兰辞》,并没有讲到说府兵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它意味着什么呢?

那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代,朝廷是养不起那么多的专业军人的,军人也是要吃饭的,而且消耗很大,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叫作寓兵于民。也就是说你的身份是军人,但如果遇到这个战争的时期,你是要去打仗的。那没有战争呢?和平时期,你就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种田生产,那这样的人家就有一个名字叫作军户,军队的军,花木兰家就是军户。

那你会说,一个人既要打仗又要种地,这个负担不就太重了吗?当然是这样。所以国家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政策,就是一个军户,你可以享受到政策是减免赋税和徭役。那这个赋税和徭役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那减免也要以家庭为单位,所以军户不打仗的时候就赚到了,他享受着优惠,非常平静地劳动,娶妻生子,根本不要去上战场。但是打起仗来,他们冲到第一线,这叫理所应当,因为你的责任就是这个。


那么军户一定曾经是一种荣耀,因为他们肩负更多的责任,也就可以享受到实际的好处,为国出力、为国牺牲,在当时的文化语境里面,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那我们就能理解《木兰辞》里面说的那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因为你们家是军户,那么需要人的时候,朝廷就来跟你家要人,谁去都行,你们家自己商量。封建社会是讲究稳定的,什么叫稳定?就是父死子继,父债子还,你们家有什么好处,这个父亲得到的,儿子可以继承。然后你父亲欠了债呢?儿子也要还。

所以那个时候征兵的年龄都非常的宽泛,那如果父亲老了,儿子长大成人,他就在这个兵书的宗卷上把儿子的名字顶上去,如果你不换人,那么可汗大点兵,就卷卷有爷名,就一直点这个老爹的名字。这样实际上就是把国家大事,需要一个人去上前线,这种重要的事情,交给了家庭去决定,让家庭内部开会,筛选出一个合理的当兵的人。那如果这个老爹特别疼自己的儿子,那就自己上了。如果这个儿子已经年富力强,觉得老爹身体不好,那么儿子就站出来顶替老爹了。

她决定要替父从军了,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当时的军户上战场,首先要自带装备,所以花木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去挑选兵器,还有自己的装备。这个其实挺容易理解的,就像我们现在去吃个私房菜,那个大厨都是自己去挑选食材的,我们要去跑步,需要一个专业的跑鞋,那个书法家写字,他一定要去挑自己用的趁手的毛笔和纸。所以木兰也是很懂行的,这就可以看出她的教育背景,她显然不是一个养在深闺里羞答答的小女孩,所以她干什么呢?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自己去挑东西,东奔西跑。后来就有人跟我说花木兰是不是住在后来的唐长安城,因为她说你看东市西市,都知道长安城里面因为有东市西市,交易很繁荣,才有了我们后来说的一个词,叫买东西。

那首先,花木兰肯定不是住在唐长安城,第一朝代不一样,第二,她住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大的阵仗,所谓的东南西北,也就是说她到处去跑,去找那个最合适的旗舰店给自己备齐了装备。但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她买的是什么?战马,买骑具,这个说明什么呢?花木兰家的这个军户是骑兵。


自古以来,骑兵都是比较高级的兵种,因为它贵,成本高,所以花木兰家的地位可能不低,应该是个小小的军事贵族,所以她哪怕到了军营里面,不用像普通的步兵、小兵那样睡大通铺,他们的制服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可以解释说为什么后来很长时间,战友们都没有发现花木兰是个女生。

买好了装备,那就跟着队伍,她要渡过黄河。那想一下,回看地图,回看历史,她显然是要去跟北方的少数民族打仗。那在当时面临的强敌应该是鲜卑和柔然这样的地方,那么花木兰刚渡过黄河,她就想家了,而且想家想得很文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