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纳凉见闻两则——懋益里系列(作者:无为之人)

 黄之中 2022-11-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懋益里系列
儿时 纳凉

见闻两则

无为之人

图片

现如今在都市里,露天纳凉是一件稀罕事。而在儿时,露天纳凉却是大多数人的不二选择。

不限于懋益里,也不止于里弄,纳凉亦是一种现象展示、信息交换的舞台。有些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化看似波澜不惊,却成为日后改变生活乃至改变世界的发端。

我的记忆中,1966年前在纳凉时察觉到的两则改变,确实对后来影响很大。


图片
一、拖鞋的变化

过去夏日在家多穿木拖鞋,纳凉时弄堂里满是“踢塔,踢塔”的声响。不知何年始,此声渐消。人们穿起了海绵拖鞋、泡沫拖鞋、塑料拖鞋。其实,这三种拖鞋的材质都可归入塑料大类。

图片

▲海绵拖鞋

当时,塑料算是新名词。至于塑料为何在此时进入日常生活,我想一方面是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吸收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恐怕也与这段时间我国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有关。毕竟塑料是一种重要的石化产品。

这以后,塑料制品多了起来,像塑料碗筷、脸盆、脚桶,甚至马桶,纷纷进入家庭。女孩扎辫子的空心带子,应该是这时开始时兴的。还有有机玻璃,同样十分吸引人。塑料袋,也是从这时开始普及的。过去,到南京西路花鸟商店买金鱼,要专门拿玻璃大口瓶前去,后来用透明塑料袋就可以连鱼带水拎回来。

当年的科普书刊包括《十万个为什么》把塑料的好处说得神乎其神,似乎它可替代一切材料,而且方便无比。确实,在以后的几十年,塑料的用途又有了长足的拓展,像化纤甚至光纤应该都可从塑料找到其源头。

但是,当年塑料的迅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方便程度,使我们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认识它的弊端。现在拼命“限塑”,似还收效不大。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和塑料同样廉价、方便的替代品。


图片
二、半导体的出现

过去有收音机的人家不多,而且收音机都是需要接交流电源的,极少有人会在纳凉时把收音机拉到外面来听的。而有一天从懋益里27号门口纳凉的人堆里,传来收音机的声音。人们好奇地过去打探,原来这是个“半导体”,用干电池就可以了。

27号楼下后客堂张家男主人是个“电子专家”,在这方面往往引领里弄的新潮流。不仅半导体收音机如此,而且当电视机还是稀罕物时,他家就看上了用圆形示波管改装的小电视,引得我们爬上窗户偷看,常常被呵斥而逃散。

当时说的“半导体”,其实是晶体管的代称。较之老式的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体积小巧、可移动且一开就响,不像电子管收音机开机后要等上几十秒才有声音,而且还不会像电子管收音机那样由于发热而不能持续开机。甚至听说有把“半导体”装在酒瓶里的,感觉十分神奇。

图片

▲半导体收音机

晶体管收音机讲究“管”的数量。“管”越多,接收灵敏度越高。一般市面上最高是“八管”,当然价格也不菲。其实,从实用角度讲,并不是“管”越多越好。当年听听中波,任意几管都可以。短波(当时有短波1、短波2)也不是随便可听的,弄不好还有“收听敌台”之嫌。那时,收音机也没有调频广播。有些人家在收音机装置了超短波接收器,能收听电视节目的声音,已经幸福得不得了了。

不多年,电子管收音机乃至电视机退出了市场和人们的生活。家里那台老式收音机1970年听国庆实况时方棚烧坏,第二年家里就买了晶体管收音机替代。后来到了农场,二楼会议室里那台16吋金星电视机也是晶体管的,在当时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

过去,收音机等的元器件都是人工焊接的。我家1971年买的那台凯歌牌机器也是这样。打开后盖,电线纵横交错,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头晕目眩。后来,从报刊上看到有一种印刷电路板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确保100%焊接率。确实,以后购买的电器——当然已不是收音机,而是收录机、电视机、CD机了,就没再见到内部有那么多的“针头线脑”。

我并不精通物理,但我总觉得,这种半导体,这种印刷电路技术,与后来的集成电路(包括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应该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如果真是这样,我儿时纳凉的见闻实际上就是在见证这些革命性变化的最初状态。无论是半导体还是塑料拖鞋,应该都是这样。

写于2021年8月

2021年11月修改

鸣谢:无为之人先生赐稿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