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中将杨梅生街头遇一乞丐,竟是自己亲生母亲,却又为何不敢相认?

 兰州家长 2022-11-27 发布于甘肃

1949年9月,开国中将杨梅生在湖南长沙易家湾码头视察工作。见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七十岁的老妇人,面容憔悴,衣衫褴褛,颤颤巍巍在码头乞讨。杨梅生将军担心来往行人撞倒她,于是上前搀扶住老妇人。当他走近时却大吃一惊,眼前人虽然和记忆中相差甚远,但他还是一眼认出这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文章图片1

可杨梅生将军并没有和母亲相认,而是压下心中的波动,将母亲送出人群,直到坐回车里才嚎啕大哭起来。那么为什么杨梅生将军不和自己母亲相认呢?莫非是因为自己现在身居高职,看不起乞讨为生的母亲?这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阴差阳错从军

1905年,杨梅生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普通家庭,起初父亲做小生意维持生计,家中还算富裕,但当时局势混乱,杨父因为被人陷害破产,背上了巨额债务。因此身为长子的他小小年纪便辍学去药店做童工贴补家用。

文章图片2

直到22岁杨梅生还完欠债,又不甘心就这么一直过着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决心前往大城市闯荡,便背井离乡来到长沙。可当年四处都不太平,如他一般从农村出来到城守找活的人多如牛毛。杨梅生没有找到好工作,反而正好碰上工会的反侵略大游行,于是加入了游行队伍,并受到工会领导赏识,推荐他到武汉参军。

文章图片3

杨梅生拿着推荐信来到武汉后投到卢德铭旗下的警卫团,在这里他了解了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革命,他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希望有一日也能成为共产党的一员,没想到最终阴差阳错真让他梦想成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杨梅生所在的警卫团原定也要参加南昌起义,但他们赶到的时候起义已经结束,便奉命在江西修整,随时待命。

文章图片4

部队路过浏阳时杨梅生回家看望父母,希望和亲人正式告别。可在得知儿子参加共产党之后父亲却大发雷霆,认为儿子是在白白送命,但杨梅生心意已决,父子二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谁也没有说服谁。

杨梅生的母亲虽然也不希望儿子去参军打仗,但也明白此刻自己说什么都不会让儿子回心转意,只能哭泣着将一双做好的布鞋送给儿子。杨梅生拿着布鞋离开了家,却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二十二年。

文章图片5

之后的杨梅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受到主席的赏识,被任命为第三十一团的警卫班班长,负责保护主席的安全。后又因为国民党围剿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九死一生活了下来。杨梅生作战英勇,在军中名声大噪,一次次的战功让他不断晋升,却也为他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

文章图片6

父母背井离乡

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杨梅生没有和家里人传过一封信,但他的家人依旧没有逃出国民党的魔爪。当时国民党为了打击我军的士气,命人大肆搜捕共产党官兵的家人,其中便有杨梅生的母亲。国民党对这位年过半百的妇人严刑拷打,在她奄奄一息之时就被国民党抛到荒野,任由她自生自灭,幸亏被好心人救下,细心照料才留了一条命辗转回到家中。只是家里不能久待,老两口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决定离开家乡,外出乞讨为生。

文章图片7

而这一切杨梅生都毫不知情,他经过几年的战争生涯,已经成为一名有着钢铁意志的共产党战士。在秋收起义、长征途中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都有突出表现,但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被送到苏联治疗。即便是养病期间,杨梅生也在学习苏联的战术战略,在回国之后运用到部队中,指导了数次出名战役,昔年那个青涩的警卫员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文章图片8

1949年,杨梅生回到家乡湘潭。此时的湘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匪横行让此地百姓苦不堪言。杨梅生被授予湘南地区剿匪副司令的职务,在此地开展军区重振工作,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二年未见的母亲。

故乡重遇母亲

只是刚见面的杨梅生并没有将实情告诉母亲,担心母亲过于激动,也担心此地耳目混杂,怕被有心之人听去。更重要的是自己这么多年没有膝前尽孝,不知道母亲还会不会怨恨自己。

杨梅生的心事被政委李权中知晓,为了却他的心愿,李权中选了几个机灵的士兵去接近杨母,经过一番交谈几位小兵也明白了杨母对儿子并没有怨恨,便带她回到指挥部。

文章图片9

刚一见面,杨梅生立即跪在母亲面前,哭着道歉,埋怨自己无能让母亲辛苦。杨母好不容易见到儿子怎还会说什么怪罪的话,只是抱着他痛哭流涕。母子重聚的场面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文章图片10

自古忠孝两难全,杨梅生对于母亲的确愧疚,因为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本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战士,他忠于职守,英勇作战,舍小家为大家,千千万万的百姓因为他才能家庭团聚,不至于骨肉分离。如此英雄,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于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