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乘资四卷传抄明弘光元年修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邵潜纂。潜别号五岳外臣,如皋县人,事迹未详。是编潜增补吕克孝《通州志》,自万历丁丑迄弘光初元之事,并正其讹舛遗漏者。编为四类,曰杂识、曰艺文、曰宦迹、曰人物,凡三十八目,以资异日修志者采择也,故名曰《州乘资》。 金沙场志稿不分卷传抄南通费氏西顾堂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此志前有跋云:“清同治时通州金沙场大使延聘地方耆儒编辑,书成以备呈送上官两淮盐运使汇入盐法志。未及刊行,迭遭兵乱,仅存此残本,所幸人物、古迹、物产三本,尚属完整。”按此志全例难考,书内记人物、遗闻、轶事,皆同治前事也。金沙盐场已废,场现为南通县治所在地。 海门县志十卷明嘉靖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吴宗元修,崔桐纂。宗元号石湖,江西金谿县人,举人,嘉靖十四年任海门知县。桐字来凤,海门县人,正德十一年解元,十二年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舒芬传》,著有《东洲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海门初无专志,按崔桐序谓:“仅有乡先生尹寿昌遗《志稿》。”是编乃出于教谕朱衣,训导欧阳杲及邑生张附龙、王武采集故实,桐总核其成。其书分疆域、山水、风俗、食货、建置、礼制、官守、人物、古迹、词翰十门。卷前有海门新旧总图一,海门新县图一,新旧总图为今通州全境地也,新县图实为今南通县地。按本志沿革,海门海隅僻地,初名东布洲,汉为海宁东境地,东汉属广陵,唐末属吴,为东洲镇。至南唐始以其地置静海都镇制置院,后周显德五年改为静海军,寻改为通州,析其地东为海门县属通州,迄明未更。 如皋县志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童蒙吉修,谢绍祖纂。蒙吉浙江临安县人,举人,嘉靖三十八年任如皋知县。绍祖字小沧,广东海阳县人,举人,嘉靖三十六年任如皋县教谕。如皋置县于晋义熙间,属海陵郡,五代以后属泰州,明时曾属维扬府。大江在其县南,运河在其县北,据江海之会,盐灶海防为其要政。宋理宗朝,刘基以明经令扬子,扬子介六合、江阳之间,基之子孙遂家如皋治北之水竹园,子孙皆以明经起家,讲学授徒于此,皋入呼其地曰刘师铺。此志纪其卜居聚族之由。按如皋县志于嘉靖十五年教谕陈源清创志六卷,叙述简约。是编据蒙吉序谓:“为绍祖及邑庠生钱相、胡机丛、朱装纂成。”系出众手,观风稽迹,去取甚当。每篇皆有小序,为出绍祖手笔,赞论以从善惩恶为鉴,有似康海《武功志》之义也。 盱眙县志二卷明正德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抄本) 明李天畀修,陈惟渊纂。天畀字荷道,山西交城县人,由举人任淮安府山阳县知县,正德十六年调知盱眙。惟渊字主静,浙江慈溪县人,正德九年任盱眙县儒学教谕。按此志序谓:“天顺间司训周福间一修之,略而弗详。”此志正德戊寅春,惟渊与县训导朱仲经等纂成。卷前有盱眙县城图、盱眙县城乡总图、盱眙县历年表,卷上自建置沿革至人物,凡三十二门,附目四,卷下艺文。盱眙古称都梁,春秋时吴善道邑,秦置盱眙县,秦二世二年,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都盱眙。许慎《说文》谓:“张目为盱,举目为眙。”盱眙城居山上,可以眺远故名。晋义熙中置盱眙郡,刘宋以后因之,隋时郡废。宋升为招信军,元为招信路,后改为临淮府,寻罢为县。明因之,属南直隶泗州。清隋州属安徽省,今又划属江苏省。盱眙为临淮一大邑也,山川秀丽,山川篇载:山以第一山最为有名,为县治座山,山有石刻,宋芾书“第一山”三大字。以众山环抱,而此山独高,故曰第一山。而陈南山谓宋自京师至汴并无山,惟隔淮有此山故名。清风山在县治南,慈氏山在县治东,龟山在县治西南,龟山有招隐洞在焉,其穴层崖削壁,阴气黑暗。又有宝积山、陡山、磨旗山、军山、长围山、都梁山、官庄山、清平山,亦皆有名。川以淮河为主,经县治北,合涡水东北流入泗州。新河在龟山镇,即龟山运河,为宋熙宁四年运粮副使史弼言所开,河长五十七里,广十五丈,深丈有五尺。池河发源于合肥,至县界北流入淮。直河为唐时魏景倩所开,引淮水以溉黄土冈。湖以万岁湖最大,在县西二里,周三十里。马过湖在县西三十里,北通淮河。十八里湖在县西七里,三城湖在县西八十里,西通池河入淮。浦有赤栏浦、洪泽浦,溪有曲溪、东溪,潭有白龙潭、官庄龙潭、嘉泽龙潭、庆先潭,池沼有饮马池、洗阳池,县多川流湖泽,颇饶灌溉渔鱼航运之利。户口篇载:景泰二年调查,有户四千二百三十,口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一。成化二年户四千一百九十,口四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弘治十五年户五千四百六十五,口六万七千三百二十九。正德七年户五千一百七十五,口六万四千三百十九。物产以药材为著,柴胡、桔梗、玄参、远志,每年列贡,山羊皮、黄草根、苜蓿种子,亦为贡赋。人物志所载,县古多艺士,有杨介善医名世,著《伤寒脉诀》;卢亮字恩中,善草书,号瘸瘸野民;郑信洪武时人,善奕,年九十余卒,其墓碣题曰“两淮无敌手,盱眙郑棋仙”。艺文志载南宫米芾《都梁十景诗》,十景者,第一山怀古、八仙台招隐、清风山闻萧、龟山寺晚钟、瑞岩庵清晓、杏花园春昼、五塔寺归云、玻瓈泉浸月、宝积山落照、会景亭陈迹。又以陈道、靳敏、朱本端及李天畀、陈惟渊、朱仲经、王福题十景诗,收入艺文。 ●卷七上 长兴 陈光贻学 ○浙江上 浙江通志七十二卷明嘉靖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胡宗宪修,薛应旂纂。宗宪字汝贞,号海林,绩溪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中以总督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巡抚浙江。尝督师剿倭寇,以言官论劾,下狱瘐死。万历初追复原官,谥襄懋,著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应旂字仲常,号方山,常州武进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历官南京考功郎中,以忤严嵩,谪建昌通判,后复起,官浙江提学副使,以大讣罢归,不再仕。所著有《考亭渊源录》《甲子会纪》《四书人物考》《薛子庸语》等书。浙东西郡邑,自汉以后隶扬州刺史,唐隶扬州观察节度,宋隶两浙路安抚使,元置江浙行中书省,为浙东海右两道地。逮明洪武初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九,后以嘉兴、湖州二府来属,领十一府,凡一州七十五县。浙江遂为东南屏翰之首,人物兴盛,都邑富丽。郡邑之志,宋人为之者,已极多矣。而省无通志,自嘉靖乙未。丙申间,华亭徐存斋(阶)视学浙江,始创之,未竟就。越十有六年,应旂为提学副使,复继纂,又十年经七易稿而后成,如是其不易也。浙江地志,若统十一郡而通为一编,则自应旂肇创。按其书编次,卷前有华亭徐阶序,应旂序,浙江地理图一,志类分:地理志、建置志、贡赋志、祠祀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艺文志、经武志、都会志、杂志十一类。其记载虽一省之土地险易,政事沿革,定纲领目,不紊有条,体制略备,惟考订犹有未详,取材则繁简失伦,纯驳互见。迄清末际,王棻撰《辨嘉靖通志误》一文(见《柔桥集》卷六)而讥诋愈甚,且举其考沿革之误谬数端,列证驳斥,致使积数百十年纂成之书,名几为之所掩。徐阶、应旂并称当时名士,虽稿经七易,然终不能脱当时修志陋习,略于志例,疏于考订。其若与明代志乘驰骋并论,则此志果为上驷也。又其毕竟为首修之志,创始之难,而为浙省通志奠定基础之功终不可灭。 续修浙江通志稿不分卷民国十三年修,稿本(浙江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等分藏) 近人沈曾植纂。曾植字子培,别号乙盦,晚号寐叟,嘉兴人。按此志创修于民国三年春,浙江通志局成立,延曾植为总纂,朱祖谋、吴庆坻、张尔田、陶葆廉、金蓉镜、章梫、叶尔恺、朱福清、王国维、刘承干等十余人为纂修。记载自乾隆元年止于宣统三年;以雍正《浙江通志》原有类目外,增《大事记》(编年体)《大事纂》(纪事本末体)《遗民传》三类。不久局裁,编纂停顿,仅成初稿二百六十册。此稿今分散于各地,调查所知,上海图书馆藏二十三册,为《文苑传》《艺术传》《选举》《职官》《金石》《古迹》《经籍》等门。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十二册,为《寺观》《祠祀》《陵墓》三门。嘉兴市图书馆藏二十一册,为《城池》《关梁》《田赋》《水利》《蠲恤》《积贮》《钱法》《海防》等门。余二百四册,均藏于浙江图书馆。此外如顾家相撰《浙江通志·厘金门稿》三卷,已于民国八年付印;又家相与朱祖谋预修《浙江通志·湖州人物传稿》,现存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续修浙江通志采访稿》,疑皆此志之散稿也。 重修浙江通志初稿不分卷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修。稿本(浙江图书馆藏) 近人余绍宋等纂。绍宋浙江龙游县人。民国初历任浙江法政学校教务长,众议院等秘书,司法部次长。辞官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著有《画法要录》等书。绍宋初学法,兼绘画事。其家世传志乘之学,至绍宋已四传矣。是书创修,始于民国三十一年,浙江设省志史料征集委员会于云和,由绍宋为主任,从事征集浙江文献。翌年改为浙江通志馆,由绍宋与凌士钧分任正副馆长,又聘瑞安孙延钊、杭县锺毓龙任总编纂,下设编纂及分纂共二十余人。抗战胜利后,馆址迁移杭州,至民国三十八年停办。当时拟有《重修浙江通志体例纲要》《浙江省通志编纂大纲》,均出绍宋所撰。其大要以评浙省旧通志得失,兼述重修意旨,二篇曾登载于《浙江通志馆期刊》创刊号。据其大纲所言,此志体例分为五纲,一曰纪,记浙江自古以来大事,用正史本纪体例;二曰考,分为八类,考述自然现象及历史遗迹;三曰略,凡十二类,所记皆有关于社会政治事项;四曰传,分三类,拟正史列传之例;五曰谱,凡二类,拟正史表之例。五纲之外,别立杂记一类,又仿章学诚《湖北通志》之例,立两浙文征。查此志已编就者,共二百四十七册,为金石考、著述考、人物传等稿,除原稿外,南京图书馆藏有缮本。 杭州府志六十三卷首一卷明成化十一年刊本钤别下斋藏书印(南京图书馆藏) 明陈让修,夏时正纂。让嘉定县人,成化初任杭州知府。时正字季爵,仁和县人,正统十年进士。考杭州志书,今犹存者,以版刻论则推此志最古矣。本书是原刻本,首页盖有别下斋藏书诸印。查此志今犹存者,据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载,此本之外,北京图书馆藏原刻本,已残缺耳,浙江图书馆有景写成化本亦残。据《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是据宁波范氏天一阁藏本,天一阁今已无此书。《提要》云:“是书成于乙未,因洪武中徐一夔志及永乐、景泰续志增修。分封界、山川、公署、风土、学校、水利、军政、诏敕、恤政、坛庙、名宦、科贡、人物、坟墓、寺观、书籍、碑碣、纪遗十八门。所收颇冗滥,其凡例称引用诸书,皆简节全文,或因而足以己意,故皆不著所出。”又据《明史·艺文志》载此志作为六十四卷,并卷首在内也。 杭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马如龙纂修。如龙字见五,山东德州人,康熙举人,康熙二十四年任杭州府知府,二十八年升任浙江臬司。是编如龙延邵远平、顾豹文,据康熙二十二年仁和杨鼐等所纂志稿重辑,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三十三年知府李铎延汪燝,又增补会治、各宪、守令等门,余则仍依旧志原文增补,为康熙李铎增刻本焉,其书流传犹多,原本今则稀见罕有。杭州在宋时名临安,乾道、淳祐、咸淳诸朝皆有志,于明有洪武、永乐、景泰、成化、万历五志。修于宋者,今惟成淳志为全书,乾道、淳祐二志俱残缺,明志惟成化、万历犹存。宋志文虽闳肆,而失之猥杂,又诸志各自为例,互不相关。明志如万历志所纪郡事,自三代迄明,数千百年之因革治乱,采摭备考甚详,足以补宋志之所不及者,惟文则不殆宋志。是编则依万历志体裁,虽采辑繁多,而附见具能得体,且其文能与宋志颉顽。志例共列三十八门,无大纲,其体例能撮前志之所长,又不遗其细,使一郡之典章具备。其叙赋役则按年编次,殊无遗漏,纪河渠由开而恐塞,务重于浚踈。又如江海、驻防、岁时、人物诸篇,纪载朴茂核实,读其书者,可知其体裁文笔之如何焉。 光绪杭州府志稿二百二十卷稿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百六至一百十五) 清丁丙纂。丙字嘉鱼,一字松生,号松亭,钱塘人,好藏书,著《善本书宝藏书志》。此稿近人王棻、罗榘、张预、吴庆坻校定。此本不全,仅存记事稿,人物志之儒林、忠义、孝义共十卷。按叶景葵跋略云:“光绪年此底本校刊于长沙,时子修师尚任湖南学政,其子炯齐、士鉴任校勘。入民国陆勉济(懋勋)纂修府志,又就底本增删,参用吴承志校本府志本也。”据叶跋所言,此稿非丁丙之原书矣。 新纂杭州府志稿一百七十八卷稿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百八至一百十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