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贝塔和阿尔法是做分析时必须要了解的数据。产业趋势和技术变革是贝塔的主要来源,阿尔法重要来源则是渗透率和集中度的提升。所以在分析时一方面会看高频数据,另一方面会看渗透率的提升。其中“从0到1”的渗透率是因为大众需求而被创造出来了,如果说“从1到10”代表着供不应求,那么“从10到30”也是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时候。像我常说的在鱼多的地方摸鱼,就是在向上的贝塔中寻找阿尔法。 “从0到1”,有点儿类似产业投资,今年电池方向典型的就是钠离子电池和PET铜箔。这两个东西出来时,大家对于能否做成、空间多大等,都充满了争议,很多人都认为可能做不出来。这时候,我理解一方面是产业研究的资源等,一方面就是遵从“第一性”原理,你去分析它们能否产业化(大规模和低成本量产),最终可能有咋样的应用场景。它和主题投资的区别,我理解就是看能否产业化,当年的HJT也这样,最开始也被光伏认为是主题。比如当前的钙钛矿,你认为能做成,那就是“从0到1” ,你认为无法大规模低成本量产,那就是主题,我暂时判断为主题。当然,我也在持续跟踪。 至于“从1到10”,那就是完成了产业化,大家聚焦的是渗透率提升的速度。典型的就是线性制动这些,在智能汽车时代有着大量需求,技术和成本上也都被验证了,下来就是看渗透率的提升情况。 这两种投资的相似之处,就是估值可能没那么重要,你看的核心是市值空间。毕竟,这个阶段都在搞大规模研发,很耗钱,对应的是送样、定点和拿订单。等到渗透率10%的时候,一般就会进入行业的爆发期,直到渗透率达到30%左右,因为渗透率较高导致增速的二阶导会降低(边际增速降低,比如逐年增速从100%变成50%、20%),这时候加上技术外溢和新产能出来,一般盈利会增长,但估值会杀下去,最终盈利也会因为竞争格局的恶化而被杀。 另外在思维上,多数人都是“均值回归”思维,认为涨多了就要跌,认为要高低切换。这种思维,在多数时间确实如此,包括今年我也多次说过,在当前的微观流动性背景下,白马股的风险补偿是不够的。如果一直用这个思维,可能摆脱不了韭菜的结局。在《价值投资入门与实战》当中,我在理念部分,花了很多的笔墨,就说明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千千万,但盈利增长是最重要的因素。当然,在经验部分,我也讲到了,业绩超预期、产业发展阶段(隐含增长的持续性等因子)等的影响,是更直接的。希望大家在分析时,围绕着这个中期分析框架。此外,做大量定性而不做定量是没任何意义的,最后的所谓结论几乎都是偏见,很容易陷入“宏大叙事”。A股市场有29个行业大类,小一半当前在最低的10%以内,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回到你的问题,一季报是四个财报里对股价影响最大的,因为会让大家对当年的盈利增速,进行新的评估。如果增速很高,中报能确认,经常会有跳空高开,从而让市场上修当年和次年的盈利预测,进一步引发戴维斯双击。当然,业绩下修,就是双杀。 股票市场没有真相,重要的是角度和变化。(每周日晚7点更新) ——叶城 |
|